成语拼音:shēn wù tòng jí
成语解释:恶:厌恶;痛:痛恨。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斯可谓之乡愿矣” 宋 朱熹集注:“过门不入而不恨之,以其不见亲就为幸,深恶而痛绝之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对人或事不满
繁体字形:深惡痛疾
英文翻译:cherish an undying
深: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(跟“浅”相对,2.—3.同):深耕。深山。这院子很深。4.深度: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。这间屋子宽一丈,深一丈四。5.深奥:由浅入深。这本书很深,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。6.深刻;深入:深谈。影响很深。7.(感情)厚;(关系)密切:深情。两人的关系很深。8.(颜色)浓:深红。深绿。颜色太深。9.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:深秋。夜已经很深了。10.很;十分:深知。深信。深恐。深表同情。深有此感。11.姓。
恶:[è]恶劣;坏:恶习。恶意。[wù]讨厌;憎恨(跟“好”hào相对):好恶。深恶痛绝。[ě]1.[恶心](ě·xin)2.有要呕吐的感觉:胃里不舒服,一阵一阵地恶。3.厌恶;令人厌恶:这种丑事,让人恶。你别在这儿恶我了。4.揭人短处,使难堪:他太抠门儿,得找个机会恶恶他。[wū]1.同“乌2”。2.表示惊讶:恶,是何言也(啊,这是什么话)!
痛:1.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:头痛。肚子痛。伤口很痛。2.悲伤:悲痛。哀痛。3.尽情地;深切地;彻底地:痛击。痛骂。痛歼。痛饮。痛下决心。
疾:1.病:疾病。2.痛苦;疼痛:关心群众的疾苦。痛心疾首。3.痛恨:疾恶如仇。4.快;迅速;猛烈:疾走。疾风。
说到"深恶痛疾"这个成语,很多人会联想到对某种现象的本能反感。比如看见有人随意踩踏公园草坪,有位老先生就曾摇头叹气:"对这种破坏公共环境的行为,我真是深恶痛疾。"这短短一句话,既表达了强烈情绪,又暗含着维护公共利益的积极态度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普通讨厌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程度和持续性。"深恶痛疾"像是埋藏在心底的刺,比如职场人对推诿扯皮的工作作风的抵触,这种情绪往往源于长期积累的负面体验。就像张经理在会议上的直言:"我深恶痛疾那些遇到问题就甩锅的行为,这会让团队失去解决问题的勇气。"
这个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?观察发现,它更适合描述原则性问题而非日常琐事。比如作家在创作谈中提到:"对抄袭剽窃这种文坛毒瘤,每个创作者都应深恶痛疾。"这里既有鲜明立场,又传递了守护原创的价值观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表达。年轻志愿者小李说:"看到垃圾分类点被混投的垃圾堆满时,那种深恶痛疾的感觉特别真实。"这种将传统成语与当代生活场景结合的用法,让语言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。
个人认为,成语就像文化基因,承载着集体记忆。当我们说"深恶痛疾"时,实际上是在确认某种社会共识。比如看到老人被诈骗新闻时,脱口而出的那句"深恶痛疾",不仅表达愤怒,更是在维护代际间的信任纽带。这种语言的力量,正是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。
或许有人觉得这个成语过于严肃,但换个角度看,正因为存在让人深恶痛疾的现象,才衬托出那些值得珍视的美好。就像总有人默默扶起倒下的共享单车,用行动化解着他人心中的"深恶痛疾"。这种语言与现实的反差,恰恰构成了社会进步的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