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ǎn jiàn guǎ wén
成语解释:浅见:肤浅的见解;寡闻:听到的很少。形容见闻不广,所知不多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五帝本纪赞》:“非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,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见识浅陋
繁体字形:淺見寡聞
英文翻译:ignorant and ill-informed
浅:[qiǎn]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(跟“深”相对,2.—3.同):浅滩。水浅。屋子的进深浅。4.浅显:浅易。这些读物内容浅,容易懂。5.浅薄:功夫浅。6.(感情)不深厚:交情浅。7.(颜色)淡:浅红。浅绿。8.(时间)短:年代浅。相处的日子还浅。[jiān]形容流水声。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寡:1.少;缺少(跟“众、多”相对):寡欢。寡言。寡不敌众。孤陋寡闻。2.淡而无味:清汤寡水。3.妇女死了丈夫:守寡。寡居。
闻:1.听见:听而不闻。耳闻不如目见。2.听见的事情;消息:见闻。新闻。奇闻。3.有名望的:闻人。4.名声:令闻。秽闻。5.用鼻子嗅: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?6.姓。
说到“浅见寡闻”,很多人会联想到“见识少”或“思维局限”,但这个词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:小李刚入职时总爱说“这种方案肯定行不通”,结果项目推进后才发现,自己没接触过的新方法反而效率更高。他后来感慨:“当时真是浅见寡闻,差点耽误了团队进度。”这时候就能明白,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因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偏差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词只能用在批评别人吗?其实不然。上个月朋友推荐我读一本哲学书,我翻了两页就说“太抽象了没意思”。结果上周偶然读到其中关于认知局限的章节,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武断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浅见寡闻吗?这种自我反思的用法,反而能成为成长的契机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场景。去年旅行时遇到位背包客,他说在西藏住了三个月学唐卡绘画。我当时心想“花这么长时间学这个有什么用”。直到最近在美术馆看到唐卡作品拍卖出千万高价,才惊觉自己当初的浅薄。这让我想到,现代人容易陷入“实用主义陷阱”,用短视的标准评判他人选择,本质上也是浅见寡闻的一种表现。
个人觉得这个词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“动态属性”。十年前认为网购不靠谱的家长,现在天天在拼多多砍价;当初嘲笑新能源车的司机,如今抢着买混动车型。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“浅见寡闻”,关键是要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心。就像我奶奶七十岁开始学用智能手机,她说:“现在不懂就问孩子,总比装懂强。”这种态度或许就是对抗认知局限的最佳解药。
最后分享个小观察:科技圈常说“颠覆式创新”,那些最初被看作“异想天开”的创意,往往在五年后成为行业标配。特斯拉刚推出时,传统车企哪个不是嗤之以鼻?历史反复证明,今天的浅见寡闻,可能正是明天的常识基础。所以遇到不理解的事物时,不妨先别急着下结论——给自己留点认知升级的空间,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