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
成语解释: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李斯无传》:“是以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
繁体字形:泰山不讓土壤
英文翻译:Mount Tai doesn't let the soil
泰:1.平安;安宁:泰然。国泰民安。2.极;最:泰西。3.太;过甚:简略泰甚。富贵泰盛。4.姓。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让:1.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:弟弟小,哥哥让着他点儿。见困难就上,见荣誉就让。2.请人接受招待:让茶。把大家让进屋里。3.索取一定的代价,把财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别人:出让。转让。那辆旧车让出去了。4.表示指使、容许或听任:谁让你来的?。让我仔细想想。要是让事态发展下去,后果会不堪设想。5.避开;躲闪:让路。请让开点儿。6.被37.“被”字后面的施事有时可以省略,但“让”字后面的施事一般不能省略,如可说“行李被淋了”,不说“行李让淋了”。8.姓。
土:1.土壤;泥土:黄土。黏土。土山。土坡。土堆。2.土地:国土。领土。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土产。土话。这个字眼太土,外地人不好懂。4.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法。土专家。土洋并举。5.不合潮流;不开通:土里土气。土头土脑。6.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7.姓。
壤:1.泥土;松软的土:土壤。沃壤。2.地:天壤之别。3.地区;地域:穷乡僻壤。接壤。
“泰山不让土壤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让人疑惑:泰山和土壤有什么关系?其实,它出自《谏逐客书》里的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”,意思是泰山不排斥任何一抔土,才累积成如今的高度。这背后藏着什么人生智慧?
核心问题一:为什么用“泰山”作比喻?泰山作为五岳之首,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稳重与包容。它的巍峨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千万年来接纳每一粒沙土的结果。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,既要坚持目标,也要愿意吸收不同经历——无论是挫折还是机遇。
核心问题二: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“积累”吗?不止如此。比如团队合作中,有人擅长策划,有人精于执行,还有人善于调和矛盾。如果团队像泰山一样包容差异,反而能激发出超乎想象的创造力。我曾参与过一个项目组,成员背景五花八门,起初沟通困难重重,但最终碰撞出的方案比同质化团队更具备市场竞争力。
换个角度看,现代社会的信息茧房现象恰恰与“不让土壤”相反。算法推送让我们不断接触相似观点,就像只允许特定颜色的土壤堆积,看似安全舒适,实则限制了认知的广度。主动接触不同声音,或许才是突破思维边界的开始。
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:泰山接纳的不仅是“优质土壤”。碎石、枯枝、微生物……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,实际上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。这让我想到工作中那些“非主流”的尝试——去年我们部门试行弹性工作制时,反对者认为会降低效率,结果季度业绩反而提升了18%。
下次遇到需要做选择的情况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:眼前的“土壤”或许微小甚至不起眼,但谁敢说它不会成为未来高度的基石呢?就像拼图缺了一角就不完整,成长路上也没有白走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