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èi
  • xià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èi xià rú yǔ

成语解释: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,形容十分悲伤

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》:“姑忆念新妇,声彻黄天,泪下如雨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十分悲伤

繁体字形:涙下如雨

英文翻译:shed tears like rain

泪下如雨的意思

泪:眼泪;泪液:泪痕。热泪。泪如雨下。烛泪。
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雨:[yǔ]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,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,就下降成雨。[yù]古指下(雨、雪等):雨雪(下雪)。雨粟。

成语评论

泪下如雨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眼泪像雨水一样落下,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或感动时的状态。比如:“听到爷爷去世的消息,她瘫坐在地,泪下如雨,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”这样的场景中,成语的冲击力让人瞬间感受到情绪的爆发。但问题来了——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极度悲伤的场合吗?

其实未必。虽然大多数情况下“泪下如雨”确实与悲伤相关,但有时候也能用在喜极而泣的场合。例如:“当失散十年的女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时,母亲紧紧抱住她,泪下如雨,连邻居都被这一幕感动得红了眼眶。”这里的情感并非悲伤,而是重逢的喜悦和冲击,成语的用法反而更显层次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夸张的比喻?”这恰恰是中文成语的魅力所在。用“雨”比喻眼泪,既突出了眼泪的密集和持续,又让画面感扑面而来。比如看小说时读到“男主角在雨中嘶吼,泪下如雨”,即便没有详细描写,读者也能立刻脑补出那种撕心裂肺的场景。

个人看来,这个成语的“雨”字用得尤其巧妙。雨水是自然的、不受控制的,正如人在情绪崩溃时难以抑制的泪水。但换个角度想,雨过总会天晴,这或许也暗示着强烈情绪释放后的平静。比如有人经历巨大压力后痛哭一场,事后反而轻松许多,这种“释放”正是成语背后隐藏的积极意义。

最后要提醒的是,使用这类情绪浓烈的成语时,分寸感很重要。如果用来描述“切洋葱辣到流泪”,就显得不合时宜了。语言就像调料,放对了地方才能让表达更有滋味。下次当你读到或用到“泪下如雨”时,不妨多感受字里行间那份汹涌却真实的情感流动。

泪下如雨的造句

  1. 造句 在公墓陵园里,她见到了祖父的坟墓,睹物思人,不禁泪下如雨。
  2. 造句 父子情深,崇祯帝泪下如雨,至嘱切切。
  3. 造句 鼓足了勇气撕开信封,一看称呼她就泪下如雨,越往下读哭得越厉害,读到此处只觉心如刀绞,不禁放声大哭……
  4. 造句 泪如泉涌泪如雨下了无惧色泪下如雨目瞪口呆。
  5. 造句 次日,苏护亲自领五百家将,帅三千人马,护送苏妲己启程前往朝歌,妲己闻言,泪下如雨,拜别母亲、长兄,千娇百媚,真如笼烟芍药,带雨梨花。
  6. 造句 他独守孤城,杀到血染征袍,也没能找到她的踪迹,只得独自策马奔驰而去,在烽烟中泪下如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