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ǐ xià rú yǔ
成语解释:眼泪象雨一样。形容伤心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向《说苑 复恩》:“鲍叔死,管仲举上衽而哭之,泣下如雨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;形容极度悲痛
繁体字形:泣下如雨
英文翻译:shed tears like rain
泣:1.小声哭:暗泣。哭泣。泣不成声。2.眼泪:饮泣。泣下如雨。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雨:[yǔ]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,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,就下降成雨。[yù]古指下(雨、雪等):雨雪(下雪)。雨粟。
“泣下如雨”这个成语,你听过吗?它字面意思是“眼泪像下雨一样流下来”,用来形容人极度悲伤、痛哭不止的样子。比如:“听到亲人离世的消息,她瞬间泣下如雨,连周围的人都忍不住跟着落泪。”这样的场景,是不是让人感同身受?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雨”来比喻眼泪?其实啊,雨的特点是密集、连绵不断,而人在极度悲痛时,眼泪确实可能止不住地流,甚至模糊视线。比如《红楼梦》里林黛玉的哭泣,就曾被形容为“泣下如雨”,既形象又充满画面感。
不过要注意哦!“泣下如雨”和“泪如泉涌”虽然都是形容哭得厉害,但用法有点区别。前者更强调“哭的时间长”,后者则突出“眼泪量多”。比如:“他站在墓碑前泣下如雨,整整一个小时没有挪动脚步。”这里的“长时间哭泣”就是核心表达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现代口语中用得不多,反而常见于文学作品中。我有次在小说里读到一句:“她蜷缩在墙角泣下如雨,手里还攥着那张泛黄的照片。”当时就感觉文字里藏着画面,比直接说“她哭得很惨”生动多了。
最后想分享个小观察:现在人们更习惯用“哭成泪人”“眼泪哗哗流”这样的口语表达,但像“泣下如雨”这类成语,就像藏在文化宝盒里的珍珠,偶尔拿出来用用,反而能让语言更有韵味。下次写文章想描述痛哭场景时,不妨试试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