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uǐ
  • néng
  • zài
  • zhōu
  • néng
  • zhō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uǐ néng zài zhōu,yì néng fù zhōu

成语解释:载:承载;覆:倾覆。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,事物有利有害

成语出处:唐·陆贽《奉天论延访朝臣表》:“故喻君为舟,喻人为水,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,舟即君道,水即人情,舟顺水之道则浮,违则没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

繁体字形: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

英文翻译:Water can carry a boat, it can also capsize it

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的意思
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”。2.姓。

载:[zǎi]1.年:一年半载。三年五载。千载难逢。2.;刊登:登载。刊载。转载。载入史册。载于该刊第五期。[zài]1.装载:载客。载货。汽车上载满了乘客。载誉归来。2.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:卸载。过载。3.充满(道路):风雪载途。怨声载道。4.姓。5.又;且:载歌载舞。

舟:1.船:轻舟。小舟。扁(piān)舟。2.姓。

亦:1.也(表示同样);也是:反之亦然。人云亦云。2.姓。
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”。2.姓。

覆:1.盖住:覆盖。被覆。天覆地载。2.底朝上翻过来;歪倒:颠覆。前车之覆,后车之鉴。3.同“复2”

舟:1.船:轻舟。小舟。扁(piān)舟。2.姓。

成语评论

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?举个例子:一家公司靠着用户的喜爱迅速崛起,用户就像“水”,既能托起公司这艘“船”,让它乘风破浪;可一旦公司忽视用户需求、欺骗消费者,用户的不满也可能瞬间变成巨浪,让公司翻船。你看,同样的“水”,是助力还是灾难,全看你怎么对待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同样的力量会有完全相反的结果?关键在于“平衡”。比如社交媒体,它原本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(载舟),但如果过度沉迷,它又会变成消耗时间、引发焦虑的漩涡(覆舟)。这时候问题就来了:如何避免被“水”反噬?答案藏在“尊重规律”里——就像渔民不会在暴风雨天出海,我们也要学会判断何时该借势、何时该收敛。

这个道理在人际关系中也特别明显。朋友间的信任如同平静的湖水,能支撑彼此成长;但若有人利用这份信任散布谣言、谋取私利,积累的怨气迟早会爆发。我见过最生动的例子是小区业主群:起初大家齐心协力维权(载舟),后来因为个别业主造谣生事,群聊竟成了互相攻击的战场(覆舟)。这提醒我们:任何关系都需要用心维护,别把别人的支持当成理所当然。

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尤其需要理解这个成语。比如人工智能技术,用得好能解决医疗难题、提升效率,用得不好则可能引发失业危机或伦理问题。与其害怕“水”的力量,不如专注成为更好的“掌舵人”——了解技术的边界,建立监管规则,让“水”始终流向有益的方向。毕竟,真正危险的不是水本身,而是无视规律的傲慢。

下次遇到看似矛盾的现象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不只是古人留下的警示,更像一个动态公式:力量×态度=结果。当你手握某种优势或资源时,记得低头看看脚下的“水”是平静还是暗流涌动——这会决定你是在顺流而行,还是在给自己挖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