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uǐ
  • xíng
  • zhōu
  • jìn
  • tuì 退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ì shuǐ xíng zhōu,bù jìn zé tuì

成语解释:逆:倒,反。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,努力向前

成语出处:《怀念刘少奇同志·片断回忆寄深情》:“他常对工作人员说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

繁体字形: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

英文翻译:Go against the current, and you will go back if you don't advance
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的意思

逆:1.方向相反。与“顺”相对:逆风。逆流。2.抵触;不顺从:逆耳。逆子。3.背叛;背叛者:叛逆。逆产。4.迎接:逆旅(旅馆)。5.事先:逆知。逆料。
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
舟:1.船:轻舟。小舟。扁(piān)舟。2.姓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进:1.向前或向上移动、发展,与“退”相对:前进。上进。推进。跃进。进退。进取。进击。进驻。进行(xíng)。进而。2.入,往里去:进见。进谒。进谗。3.吃,喝:进食。进餐。滴水未进。4.收入或买入:进账。进货。日进斗金。5.奉上,呈上:进言。进奉。进献。6.旧式房院层次,这所宅子是两进院。

则:1.规范;榜样:以身作则。2.规则:细则。3.效法:则先烈之言行。4.连词。1.表示承接关系: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表示转折关系:欲速则不达。5.是;乃是:此则余之过也。6.与“作”义相近,宋、元、明小说戏曲里常用:则甚(作什么)。不则声。7.量词。用于成文的条数:试题三则。新闻两则。

退:1.向后移动(跟“进”相对):后退。倒退。进退两难。2.使向后移动:退兵。退敌。把子弹退出来。3.退出;离开:退席。退职。退伍。退伙。引退。4.减退;下降:退色。退烧。潮水已经退了。5.退还:退钱。退货。退票。把这份礼退了。6.把已定的事撤销:退聘。退婚。

成语评论
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船在逆流中行驶,如果不奋力划桨前进,就会被水流冲得倒退。但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为什么古人要用“逆水行舟”来比喻人生?

举个例子:小明刚入职时是团队里的技术能手,但他觉得“现在的工作够用了”,不再学习新技能。两年后,同事掌握了最新的数据分析工具,而小明的工作效率逐渐落后,甚至被新来的实习生超越。这就是典型的“逆水行舟”——职场竞争如同水流,当别人都在进步时,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。

那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吗?其实不然。看看智能手机系统更新:厂商如果停止优化系统,手机用半年就会卡顿;而持续更新的手机,即便硬件老化,用户体验仍能保持流畅。技术进步的速度就像水流,产品迭代慢一秒,市场竞争力就弱一分。

我个人观察到,现代人容易陷入“虚假安全感”。比如考过某个证书、拿到某个职位,就觉得可以松口气。但现实是,知识迭代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更快。去年还流行的营销方法,今年可能就被算法规则淘汰。这种环境下,持续学习不是加分项,而是生存底线

有人可能会问:“难道必须永远紧绷着拼命吗?”其实成语里藏着智慧:它强调的不是盲目冲刺,而是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。就像划船时根据水流调整力度,生活中也需要根据目标调整努力节奏。哪怕每天只读10页书、学15分钟外语,这种“微小但持续的前进”就能对抗无形的“后退”。

最后分享个反常识观点:逆水行舟的“水”,未必都是阻力。当你看准趋势主动前行时,水流反而会成为助推力。比如选择朝阳行业深耕,就像顺流而下的船找到了正确航道——这时候的“不进则退”,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抓住机遇窗口期。

下次感到吃力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不是在恐吓我们必须成为超人,而是温柔地提醒:生命的河流永远向前,而我们划桨的每一下,都在雕刻属于自己的航迹。就像按下手机系统的“自动更新”按钮那样,给自己设置一个“持续升级”的默认模式,或许就是应对逆流最好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