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zhōu zài zhōu
成语解释:覆:颠覆;载:承载。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
成语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王制》:“传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分句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覆舟载舟
英文翻译:Capsize a boat
覆:1.盖住:覆盖。被覆。天覆地载。2.底朝上翻过来;歪倒:颠覆。前车之覆,后车之鉴。3.同“复2”
舟:1.船:轻舟。小舟。扁(piān)舟。2.姓。
载:[zǎi]1.年:一年半载。三年五载。千载难逢。2.;刊登:登载。刊载。转载。载入史册。载于该刊第五期。[zài]1.装载:载客。载货。汽车上载满了乘客。载誉归来。2.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:卸载。过载。3.充满(道路):风雪载途。怨声载道。4.姓。5.又;且:载歌载舞。
舟:1.船:轻舟。小舟。扁(piān)舟。2.姓。
“覆舟载舟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,水明明能托起船只,怎么又会让它翻沉呢?其实这正是成语的智慧所在——它用自然现象比喻人与环境的关系:看似对立的力量,往往相互依存。比如一位创业者前期靠用户支持快速崛起(载舟),但若忽视产品体验导致口碑崩塌(覆舟),用户的反噬可能比当初的推力更猛烈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企业管理有什么关系?去年某网红餐厅的案例就是典型。他们通过短视频营销吸引大量客流(载舟),却因食材质量问题被曝光,三个月内关停半数门店(覆舟)。这印证了成语的核心:任何支持力量都可能转化为颠覆力量,关键在于是否持续创造真实价值。
在我看来,现代社会的“水”更像流动的信任资产。社交媒体时代,个人品牌的建立如同造船,粉丝的每一次点赞都在为船体增加浮力。但若把这种支持视为理所当然,就像在船底凿洞却不自知。有个做知识付费的朋友,坚持每周免费解答用户问题,五年间虽然涨粉不快,但转化率始终稳定在15%以上——他明白载舟之力需要日积月累的维护。
最有趣的是这个成语的辩证思维。疫情期间,不少传统企业通过直播带货开辟新航道,这何尝不是把“覆舟”危机转化为“载舟”机遇?就像冲浪者要借助浪涛的力量,关键不在对抗环境,而是理解不同力量转换的规律。当我们在职场中感到“船要倾覆”时,或许该思考:眼前的风浪里,是否藏着调整航向的契机?
下次看到消费者维权事件,别只当作危机公关。那些愤怒的反馈就像突然翻涌的浪花,既可能打湿甲板,也能指引更好的航线。真正聪明的掌舵者,会定期检测船体的每个接缝——因为载舟覆舟之间,差的往往就是这份未雨绸缪的敬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