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uàn
  • shēng
  • t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ì duàn shēng tūn

成语解释:气出不来,话说不出。形容极度忧伤失望。
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成顾蟋蟀笼虚,则气断声吞,亦不复以儿为念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神情

繁体字形:氣斷聲吞

英文翻译:Gasping for breath

气断声吞的意思
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吞:1.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:吞吐。吞咽。吞噬。狼吞虎咽。气吞山河。忍气吞声。2.兼并,侵占:吞没(mò)。吞并。吞蚀。吞占。

成语评论

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情绪堵在胸口,话都说不出来的瞬间?比如看到家人病危时的急救室,或是收到突然被裁员的通知,这时候"气断声吞"的状态就会真实上演。去年我邻居王叔接到儿子车祸电话时,整个人像被抽了魂似的,手指攥着手机发抖,喉咙里咕哝半天说不出完整句子。

有人可能会问:"这个成语为什么用'气断'和'声吞'来形容?"其实这两个动作是连锁反应。当人受到强烈刺激时,呼吸节奏首先被打乱(气断),紧接着语言功能暂时关闭(声吞)。就像突然被推进冰水的人,第一反应不是说话而是倒抽冷气。

职场中这种状况也常见。记得公司去年季度考核,李姐熬夜做的方案被客户当众否定。她端着咖啡杯的手指节发白,嘴唇抿成直线,明明眼眶都红了,硬是憋着没让眼泪掉下来。这种强压情绪的状态,恰恰印证了成语背后的人性张力——有时候沉默比嘶吼更有冲击力。

现在年轻人常说"emo了",其实跟"气断声吞"异曲同工。上周朋友在生日聚会上撞见男友劈腿,她愣是笑着切完蛋糕,等众人散场才蹲在马路牙子上嚎啕大哭。现代社会的情绪管理,往往要求我们先咽下情绪,这种文化现象让这个古语有了新的时代注解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状态不宜持续太久。心理学研究显示,长期压抑情绪会导致躯体化反应。就像被堵住喷口的水壶,持续加热终究会出问题。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"气断声吞"的状况时,其实是个需要疏导的情绪信号。

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:短视频平台上,很多创作者用夸张的默剧形式演绎这个成语。比如演员瞪大眼睛捂住嘴巴的慢镜头,配上鼓点渐强的心跳声,这种视听化呈现让传统文化符号焕发新生。语言的生命力,正是在这样的创新中得以延续。

"气断声吞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