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ūn
  • hó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ì tūn hóng ní

成语解释:虹霓:彩虹。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。形容气魄宏大

成语出处:宋·岳珂《桯史·王义丰诗》:“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,曰:‘先生气吞虹霓,今独少卑之,何也?’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气势雄伟

繁体字形:氣吞虹霓

英文翻译:Swallow the rainbow

气吞虹霓的意思
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吞:1.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:吞吐。吞咽。吞噬。狼吞虎咽。气吞山河。忍气吞声。2.兼并,侵占:吞没(mò)。吞并。吞蚀。吞占。

虹:[hóng]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,天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彩带,由外圈至内圈呈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靛、紫七种颜色。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着的方向。也叫彩虹。[jiàng]义同“”(hóng),限于单用。

霓: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光的现象。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,只是光线在水珠中的反射比形成虹时多了一次,彩带排列的顺序和虹相反,红色在内,紫色在外。颜色比虹淡。也叫副虹。

成语评论

气吞虹霓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?它形容一个人的气势大到仿佛能吞下天上的彩虹,既有力量感又带着诗意。比如在历史故事中,我们可以这样用:“项羽站在乌江边,面对千军万马依然目光如炬,那种气吞虹霓的魄力,连敌人都为之震撼。”

这时候可能有人想问: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来形容大人物?其实不然。比如创业者小张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愿景时,双手一挥说道:‘我们要用技术改变行业规则!’台下观众瞬间被他的气吞虹霓之势感染,连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都开始鼓掌。

有个有趣的对比是:同样是形容气势,为什么用“虹霓”而不是其他东西?我的理解是,彩虹本身是转瞬即逝的自然奇观,能“吞下”它反而突显了人的豪情超越了自然限制。就像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的瞬间,解说员激动地喊出:‘他最后冲刺时的爆发力,简直气吞虹霓!’

在实际生活中,这个成语其实可以很接地气。比如社区里的李阿姨组织垃圾分类活动,站在广场上拿着喇叭喊话:‘咱们这周要把回收率提升30%,有没有信心?’她那股子较真劲儿,倒真有点气吞虹霓的味道。你看,重要的不是场面大小,而是那种由内而外的坚定感。

有人可能会困惑:用这种夸张的成语会不会显得不真实?我倒觉得语言本身就需要点艺术加工。就像我们夸小孩‘能吃下一头牛’,谁都知道是比喻。关键是用在合适的语境里,反而能传递出更鲜活的情感。下次看到有人充满激情地做某件事时,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,说不定会有意外效果。

最后想说,语言就像调色板里的颜料,用“气吞虹霓”这样的成语,就是在平凡的表达里添一抹亮色。它提醒我们:生活中那些充满热情和勇气的瞬间,本身就值得被看见、被记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