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ì tǔ hóng ní
成语解释:虹霓:彩虹。吐气能成为天上的彩虹。形容气魄宏大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聚兽牌》:“气吐虹霓兴宇宙,赤心忠孝保江山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氣吐虹霓
英文翻译:To exhale the rainbow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吐:[tǔ]1.使东西从嘴里出来:吐核儿(húr)。吐痰。2.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:吐穗儿。吐絮。蚕吐丝。3.说出来:谈吐。吐露。吐字。吐实情。[tù]1.(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)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:呕吐。吐血。上吐下泻。2.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。
虹:[hóng]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,天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彩带,由外圈至内圈呈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靛、紫七种颜色。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着的方向。也叫彩虹。[jiàng]义同“虹”(hóng),限于单用。
霓: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光的现象。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,只是光线在水珠中的反射比形成虹时多了一次,彩带排列的顺序和虹相反,红色在内,紫色在外。颜色比虹淡。也叫副虹。
“气吐虹霓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是形容某种奇幻的自然现象,比如彩虹横跨天际的气势。但它的实际含义更偏向于比喻人的气魄或才华如同虹霓般绚烂夺目。比如:“他在演讲台上气吐虹霓,字字铿锵有力,仿佛整个会场都被他的热情点燃了。”这样的场景中,“气吐虹霓”既描述了人的精神状态,也暗含了对能力的赞美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夸人吗?”其实不然。它也可以形容事物带来的震撼感。例如:“这座建筑的设计气吐虹霓,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,仿佛将天空的虹霓凝固成了实体。”这里的“气吐虹霓”既指视觉效果,也传递了设计理念的宏大与创新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正在被现代人拓展。比如在科技领域,有人这样描述人工智能的突破:“新一代AI模型气吐虹霓般的运算能力,让复杂问题的解决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。”这种用法跳脱了传统语境,赋予成语新的生命力。个人认为,语言本就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变化,只要核心意象不被扭曲,创新未尝不可。
不过需注意,“气吐虹霓”本身带有夸张色彩,使用时要避免过度堆砌。例如在描述日常小事时说“他吃早饭都气吐虹霓”,反而会显得用力过猛。恰当的比喻应当像调味料——少量提鲜,过量则喧宾夺主。语言的有趣之处,或许正藏在“恰到好处”的分寸感里。
最后不妨思考:为什么人们总爱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的特质?或许是因为人类对壮丽景象的本能向往,让我们愿意将内心的光芒投射到天地之间。下次看到彩虹时,除了拍照留念,或许还能联想到某个让你钦佩的人——那种由内而外的光彩,可能比天上的虹霓更值得珍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