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ūn
  • sh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ì tūn hé shān

成语解释:吞:吞掉。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。形容气势、气魄很大

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1章:“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,气吞河山,大旗指处,悍贼披靡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气势雄伟

繁体字形:氣吞河山

英文翻译:Qitunhe mountain

气吞河山的意思
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吞:1.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:吞吐。吞咽。吞噬。狼吞虎咽。气吞山河。忍气吞声。2.兼并,侵占:吞没(mò)。吞并。吞蚀。吞占。

河:1.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:江河。河流。内河。运河。护城河。一条河。2.指银河系:河外星系。3.(Hé)特指黄河:河西。河套。4.姓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成语评论

气吞河山”这个成语,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:项羽在巨鹿之战前,面对兵力悬殊的秦军,大呼“彼可取而代也”,随后破釜沉舟,以五万楚军击溃四十万秦军。这种不顾后果的豪迈,正是“气吞河山”的具象化表达——它不只是力量的象征,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碾压感。

有人问:“这个词只能用在战争或大场面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某科技公司创始人站在破产边缘,依然对团队说:“我们要做改变行业的产品,不是苟活,而是颠覆。”这种在绝境中依然敢想敢为的魄力,同样配得上“气吞河山”四个字。它本质上是对“格局大小”的评判,而非事件规模。

我常观察到,现代人容易陷入“微观焦虑”——纠结KPI差0.5%、计较社交媒体的点赞数。这时候想起老家卖早餐的王叔就很有意思:他二十年如一日凌晨三点起床磨豆浆,最近把积蓄全投去开中央厨房,说“要让全城的包子铺都用我的配方”。这种小人物的大坚持,何尝不是另一种气吞河山

值得思考的是:为什么黄河壶口瀑布总被形容为“气吞万里”?奔腾的浊浪其实物理破坏力有限,但人们依然被震撼。这揭示成语的深层逻辑——气势的感染力远胜实际效果。就像演讲者未开口就先镇住全场,这种先声夺人的能量,恰恰是当代竞争中最稀缺的资源。

最后留个问题:当你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,是先计算成功率,还是先培养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气场?观察那些逆袭成功者,往往选择后者。毕竟河山不会自己跑到你面前,得先有张开怀抱的勇气,世界才会向你倾斜。

气吞河山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以之剑,饮遍苍茫,笑看气吞河山!窥天道,战苍穹,凌云而上,志取山河。
  2. 造句 朝廷一纸,将士百战;男儿一怒,气吞河山。
  3. 造句 孙影的火焰重剑威势非凡,气吞河山,每一次劈出都逼迫着风韧必须格挡,完全是压制着的单方面进攻。
  4. 造句 卜凡当即凶性大发,张牙舞爪的就冲了过去,大有一种气吞河山的豪迈气概。
  5. 造句 元霸之所以掌势无匹,气吞河山,本想是摆个威风,吓她一吓,本想把小姑娘吓退也就算了,未曾想她却敢斗胆来迎。
  6. 造句 可怜十几万唐军,来时何等浩浩荡荡、气吞河山,撤退时却是丢盔弃甲、溃不成军,真是兵败如山倒,反差何其之大!撤到半路,遇到了从信州败退下来的江道成。
  7. 造句 喜乐大圣此时仿佛化身成了一尊活佛,身上有着磅礴大气,气吞河山,锦襕袈裟圣光辉映,一缕缕霸道圣威渗了出来,崖崩了苍穹,洞穿了虚空,气贯长虹。
  8. 造句 全身一抖,冷御风像一头发怒的豹子,连人带剑,化作一道流光,以气吞河山之势,一眨眼间就冲到侯仁杰的面前。
  9. 造句 一日,魔兽主宰创出了一只叫天地为之色变的万兽之祖,这万兽之祖高达百米,可上天入地,气吞河山,更是生性暴戾,嗜杀滥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