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 tiān wǎng dì
成语解释:欺骗天地。极言人之背理昧心。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这等穷儿乍富,瞒心昧己,欺天诳地,只要损别人,安自己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极端欺诈
繁体字形:欺天罔地
英文翻译:defy heaven and earth
欺:1.欺骗:自欺欺人。童叟无欺。2.欺负:仗势欺人。欺人太甚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罔:1.蒙蔽:欺罔。2.无;没有:置若罔闻。3.古同“网(網)”。4.古又同“惘”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“欺天罔地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神话故事里的情节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。举个例子:某公司为了掩盖财务问题,伪造合同、虚构交易,企图欺天罔地,最终被审计人员识破。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合作伙伴,更是对法律底线的公然挑衅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用‘欺天’这么夸张的词?”其实这里的“天”象征规则与道义,而“罔地”则暗指对现实的扭曲。比如历史上某些暴君大兴土木时强征民夫,却宣称“这是为了百姓福祉”,便是典型的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欺天罔地。
现代社会中的欺天罔地更显隐蔽。比如某些网红产品,用滤镜美化实物、雇水军刷好评,消费者收到货才发现与宣传严重不符。这种商业欺诈看似骗的是消费者,实则破坏了整个市场的信任基础——毕竟,没人愿意永远活在谎言编织的泡沫里。
值得思考的是:为什么欺天罔地的行为屡禁不止?从个人视角看,短期利益的诱惑往往让人心存侥幸。就像学生抄袭论文时总想着“就这一次”,但谎言就像滚雪球,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。反过来说,那些坚持诚信经营的老字号,用几十年时间验证了“真的假不了”这个朴素道理。
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欺天罔地本质上是对因果关系的误判。那些精心设计的骗局,就像在沙滩上建造城堡,潮水终会揭露真相。而真正的成功,从来都是脚踏实地走出来的。当你看到有人试图颠倒黑白时,不妨记住: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。
最后分享一个观察:在信息透明的数字时代,欺天罔地的成本正在变高。社交媒体上的每条评论、电商平台的每次交易,都在形成不可篡改的数据足迹。这或许能解释,为什么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把“诚信”写入核心价值观——因为欺骗的代价,早已超出人们的想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