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ái huǐ miè xìng
成语解释:柴毁: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。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,危及生命。唐·赵儋《右拾遗陈公旌德碑》:“文林卒,公至性纯孝,遂庐墓侧,杖而徐起,柴毁灭性,天下之人,莫不伤叹。”参见“哀毁骨立”、“柴毁骨立”
成语出处:唐·赵儋《右拾遗陈公旌德碑》:“文林卒,公至性纯孝,遂庐墓侧,杖而徐起,柴毁灭性,天下之人,莫不伤叹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丧亲时
繁体字形:柴毁滅性
英文翻译:Destruction of firewood
柴:1.柴火:木柴。柴草。上山打柴。2.干瘦;不松软;纤维多,不易嚼烂:这芹菜显得柴。酱肘子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。3.质量低或品质、能力差:这支笔刚用就坏,太柴了。他棋下得特柴。4.姓。
毁:1.破坏;糟蹋:毁灭。销毁。好好儿的一本书,让你给毁了。2.烧掉:烧毁。焚毁。3.说别人坏话;诽谤:毁誉。诋毁。4.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(多指衣服):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。5.姓。
灭:1.熄灭(跟“着(zháo)”相对):火灭了。灯灭了。2.使熄灭:灭灯。灭火。3.淹没:灭顶。4.消灭;灭亡:自生自灭。物质不灭。5.使不存在;使消灭:灭蝇。长自己的志气,灭敌人的威风。
性:1.性格:个性。天性。耐性。2.物质所具有的性能;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:黏性。弹性。药性。碱性。油性。3.后缀,加在名词、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,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:党性。纪律性。创造性。适应性。优越性。普遍性。先天性。流行性。4.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:性器官。性行为。性生活。性的知识。5.性别:男性。女性。雄性。雌性。6.表示名词(以及代词、形容词)的类别的语法范畴。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,有时无关。如俄语名词有阳、阴、中三性。
哎呦,说到“柴毁灭性”这个成语啊,你可能第一反应是“抱薪救火”吧?这成语可真是把“好心办坏事”给演活了。比如战国时期,魏国想用割地求和的方式阻止秦国进攻,结果反而让秦国胃口越来越大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抱着柴火去灭火”吗?
你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和现代生活有啥关系?”嘿,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!比如有人为了省钱买劣质充电器,结果手机爆炸引发火灾——这种“省小钱闯大祸”的操作,不就是活生生的“抱薪救火”么?说白了,很多灾难都是自以为是的“聪明主意”埋下的雷。
等等,难道这类错误没法避免吗?其实关键在“风险预判”四个字。就像咱老家王叔开饭馆那事儿,当初为了赶工期偷工减料,结果刚开业就遇上消防检查被查封。后来他跟我唠嗑时说:“早知道就该把地基打扎实了再砌墙啊!”这话糙理不糙,对吧?
要我说啊,现在这个快节奏社会,很多人都像踩着风火轮往前冲。但咱得记住,有时候“慢就是快”——就像下棋得看三步,处理问题得把隐患排查清楚了再动手。前两天看到个数据挺有意思:企业破产案例中,有67%都是因为忽视潜在风险导致的,这可比外部竞争带来的威胁大多了。
话说回来,老祖宗的智慧还真不是盖的。你看“曲突徙薪”这成语,讲的就是把烟囱改弯、搬走柴火来预防火灾,这不就是古代版的“风险管理手册”么?放到今天来看,跟咱们做项目前的SWOT分析简直异曲同工。所以说啊,真正的聪明人不是在火场里当英雄,而是在火星子还没溅出来时就掐灭了火种。
记得有回在杭州出差,看见老巷子里的木结构房子都挂着“小心火烛”的警示牌,旁边还备着灭火器。这种“既保留传统又做好防护”的做法,倒是给现代人提了个醒:面对潜在危机,咱们既要心存敬畏,也不能因噎废食。就像开车要系安全带,但也不能吓得不敢上路不是?
说到底,这些成语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,照出人性里共通的弱点。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,不妨先问自己:“我手里这捆柴,到底是灭火器还是助燃剂?”把这个问题琢磨透了,保准能少走好多弯路。咱们啊,得学会在火苗窜起来之前,先闻见焦糊味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