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ǐ xíng miè xìng
成语解释:损坏形体,消灭本性。
成语出处: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》第九折:“通天大圣,你本是毁形灭性的,老僧救了你,今次休起凡心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事情
繁体字形:毁形滅性
英文翻译:ruin one 's figure and destroy one 's disposition through grief
毁:1.破坏;糟蹋:毁灭。销毁。好好儿的一本书,让你给毁了。2.烧掉:烧毁。焚毁。3.说别人坏话;诽谤:毁誉。诋毁。4.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(多指衣服):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。5.姓。
形:1.形状:圆形。方形。图形。地形。2.形体;实体:有形。无形。形影不离。3.显露;表现:喜形于色。形诸笔墨。4.对照:相形见绌。5.姓。
灭:1.熄灭(跟“着(zháo)”相对):火灭了。灯灭了。2.使熄灭:灭灯。灭火。3.淹没:灭顶。4.消灭;灭亡:自生自灭。物质不灭。5.使不存在;使消灭:灭蝇。长自己的志气,灭敌人的威风。
性:1.性格:个性。天性。耐性。2.物质所具有的性能;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:黏性。弹性。药性。碱性。油性。3.后缀,加在名词、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,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:党性。纪律性。创造性。适应性。优越性。普遍性。先天性。流行性。4.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:性器官。性行为。性生活。性的知识。5.性别:男性。女性。雄性。雌性。6.表示名词(以及代词、形容词)的类别的语法范畴。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,有时无关。如俄语名词有阳、阴、中三性。
“毁形灭性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指的是一个人为了迎合外界的要求,过度改变自己的外貌或性格,导致失去了原本的特点和真实的自我。
举个例子:小明为了融入新公司的团队,每天模仿同事的说话方式和穿着风格,甚至放弃了自己热爱的绘画爱好。时间久了,他变得焦虑又迷茫,朋友都说他“像换了个人”。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:“职场压力让小明差点毁形灭性,好在最后他找回了自己的节奏。”
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样的困境?核心问题其实在于社会期待与个人特质的平衡。就像手机系统强制更新可能让老机型卡顿,过度改变自己也会让人失去原本的“运行流畅度”。我们需要思考:当改变超出必要限度时,是否反而削弱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?
有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的网红餐厅装修越来越雷同,就像批量生产的复制品。这何尝不是商业领域的“毁形灭性”?当所有店铺都追求ins风、工业风,反而让那些保留地方特色的老茶馆显得弥足珍贵。这提醒我们:独特的个性才是真正的记忆点。
我个人觉得,适度的调整就像手机换主题皮肤,既能适应新环境又不改内核。比如学几个职场沟通技巧,但保持真诚待人的本质;培养新的兴趣爱好,但不抛弃原本的专长。关键要像调鸡尾酒——基酒的风味不能丢,新增的风味只是点缀。
下次当你准备改变自己时,不妨先问问:这个改变是让我更像自己,还是更像别人的影子?保持本真不等于固执,就像河流保持流动才能保持清澈。在时代的浪潮里,懂得守护核心特质的人,反而更容易活出独特的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