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ǔ méi tī shù
成语解释: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。
成语出处: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五八回:“[潘金莲]登时柳眉剔竖,星眼圆睁,叫春梅打着灯,把角门闩了,拿来大棍把那狗没高低只顿打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女性
繁体字形:桺眉剔竪
英文翻译:raise eyebrows in anger
柳:1.落叶乔木或灌木。种类很多。有垂柳、旱柳、杞柳等。叶狭长,种子有毛。枝条柔韧,可供编织。2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眉:1.眉毛:浓眉。眉开眼笑。2.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眉。眉批。3.姓。
剔:1.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:把骨头剔得干干净净。2.从缝隙里往外挑(tiǎo):剔牙缝儿。剔指甲。3.剔除:挑剔。把烂了的果子剔出去。4.汉字的笔画,即挑(tiǎo)
竖:1.跟地面垂直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竖井。竖琴。2.从上到下的;从前到后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画一条竖线。竖着再挖一道沟。3.使物体跟地面垂直:竖电线杆。把柱子竖起来。4.汉字的笔画,从上一直向下,形状是“。”。5.年轻的仆人:竖子。
提到“柳眉剔竖”,许多人可能对这个成语有些陌生。其实它常用来形容女性生气时的神态——眉毛像柳叶般细长却又因愤怒而竖起,给人一种既美艳又凌厉的视觉冲击。比如这段对话:
“张姐听说客户临时毁约,啪地合上文件夹,柳眉剔竖道:‘合同都签了,现在反悔要承担法律责任的!’”这里通过眉毛的变化,生动展现了职场女性遇事不妥协的刚强形象。
为何用柳叶比喻眉毛?中国传统文化中,柳叶的纤细柔美与女性特质高度契合。但“剔竖”二字又打破了温婉印象,如同柔韧的柳枝突然绷直,这种反差恰如其分传递出愤怒情绪。相比“横眉怒目”,“柳眉剔竖”在表现女性愠怒时更具层次感。
笔者曾在古镇茶馆见过这样的场景:老板娘发现伙计偷拿柜上茶叶,当即柳眉剔竖,抄起鸡毛掸子就要打人。这个画面时隔多年依然鲜活,说明成语的刻画力远超普通描述。如今职场女性面对不公时,仍会不自觉地重现这种“柔中带刚”的表情管理。
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类成语吗?随着表情包和网络用语的兴起,传统表达看似式微。但当我们描写人物时,“柳眉剔竖”比“她很生气”多了画面感和文化底蕴。就像水墨画里的留白,成语的凝练表达反而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更适合用在书面或正式场合。日常交流中说“她气得眉毛都竖起来了”反而更自然。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,既有传统成语沉淀的智慧,也需要新鲜表达的浪花。下次写小说刻画女强人角色时,不妨让她的柳眉“剔竖”一回,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