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ǎn
  • sh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ǎn shén kè gǔ

成语解释:犹铭心刻骨。谓感受深切。

成语出处: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》:“苏黄字迹,亦所矜赏,谓‘二公翰墨,片言只字,皆未名之宝,百不为多,一不为少。’是遗山之于苏黄,可谓染神刻骨矣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染神刻骨

英文翻译:Dye the gods and engrave the bones

染神刻骨的意思

染:1.用染料着色:染布。印染。2.感染;沾染(疾病、坏习惯、嗜好等):传染。染病。3.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。

神:1.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,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、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:神位。财神。无神论。多神教。2.神话中的人物,有超人的能力:料事如神。用兵如神。3.特别高超或出奇,令人惊异的;神妙:神速。神效。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。4.精神;精力:凝神。费神。聚精会神。双目炯炯有神。5.神气:神色。神情。瞧他那个神儿,准是有什么心事。6.聪明;机灵:瞧!这孩子真神。7.姓。

刻:1.雕刻:刻图章。2.计算时间的单位。用钟表计时,十五分钟为一刻。古代用漏壶记时,一昼夜共一百刻。3.时间:即刻。立刻。4.形容程度深:深刻。刻苦。5.刻薄:尖刻。苛刻。6.同“”。
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
成语评论

你听过“染神刻骨”这个词吗?它像是给记忆涂上一层永不褪色的颜料。比如有人回忆起童年第一次在海边看日出的场景:“那金红色的光晕染透了整片天空,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混着咸湿的海风,那种震撼像被刻在了骨头里,二十年过去依然清晰如昨。”这种体验,大概就是“染神刻骨”最生动的注解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的‘印象深刻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关键在于“渗透性”。就像用钢笔在宣纸上写字,普通的记忆是墨迹停留在表面,而染神刻骨的记忆是墨汁完全渗透纤维,成为纸张的一部分。比如创业者复盘人生转折点时说:“那年团队熬了三个月开发新产品,会议室的白板上写满又擦掉的公式,凌晨三点的咖啡凉了又热——这些画面已经和我的职业DNA融为一体。”

现代人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半辈子,为什么“染神刻骨”的体验反而变少了?或许因为碎片化的注意力像漏勺,再浓烈的经历也难沉淀。试想:刷二十条短视频的记忆深度,可能比不上认真读完一本好书后,书中某个人物带给你的思想冲击。就像有位读者分享:“《活着》里福贵牵着老牛耕地的描写,让我重新理解了生命的韧性,这种认知转变是持续性的。”

如何在生活中创造更多“染神刻骨”的体验?个人认为需要主动制造“沉浸时刻”。比如关闭手机专注做陶艺三小时,指尖感受黏土从湿润到定型的每个变化;或是深度参与公益项目,亲眼见证自己的行动如何改变他人命运。有个志愿者这样描述:“给山区孩子上完最后一课时,五十多个孩子追着车跑了半里路,车后视镜里晃动的身影,成了我衡量人生价值的永恒坐标。”

需要警惕的是,痛苦经历同样具备这种渗透力。心理治疗师常提醒来访者:“那些创伤记忆就像刺青,强行清除会留疤,更好的方式是重新调色。”有位走出抑郁的来访者创造性地把痛苦经历写成剧本,她说:“当观众为剧中人的重生鼓掌时,那段黑暗岁月就被赋予了新的光泽。”

下次当你遇到特别的人事物,不妨问问自己:这段经历十年后还会在记忆里自动播放吗?那些能穿越时间迷雾留下来的画面,往往藏着塑造我们精神世界的关键密码。就像老茶客品得出三十年前某片茶山的韵味,生命里真正重要的东西,终究会在岁月里沉淀出属于自己的包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