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ù shǒu zì bì
成语解释:谓捆住双手,自取灭亡。
成语出处: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二卷:“但使兵连不解,馈运不休,古犹忌之,粌今日兵无可连,馈无可运,徒束手自毙何益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束手自斃
英文翻译:Kill yourself
束:1.捆绑;系(jì):束缚。腰束皮带。2.量词。用于捆起来的东西:一束鲜花。3.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:约束。拘束。束手束脚。4.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:花束。光束。5.事情的结末:收束。结束。6.姓,作姓氏,仍然读作“shù”。山东汶上城东有"朿"姓,音同捆,与束不同。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自:1.自己:自动。自卫。自爱。自力更生。自言自语。自告奋勇。自顾不暇。不自量力。2.自然;当然:自不待言。公道自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自有许多话说。3.姓。4.从;由:自小。自此。自古。自远而近。自北京出发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。来自各国的朋友。
毙:1.死(用于人时多含贬义):毙命。击毙。牲畜倒毙。2.枪毙:昨天毙了一个抢劫杀人犯。3.仆倒:多行不义必自毙。
“束手自毙”这个成语,字面上看像是“自己绑住手脚等死”,听起来有点夸张对吧?但生活中确实存在类似的情况。比如有人明明知道熬夜伤身,却每天刷手机到凌晨两点,还自我安慰“反正大家都这样”——这算不算一种“束手自毙”呢?
核心问题:为什么人们会主动选择消极应对?其实这和人的心理机制有关。当面对复杂问题时,大脑会本能地选择“省力模式”。比如工作中遇到难题时,有人宁愿拖延到最后一刻也不愿主动沟通,结果导致项目失败。这时候的“不作为”就像给自己套上了隐形绳索,反而让问题更严重。
如何打破这个循环?我观察到,那些能及时行动的人往往有个共同点:他们不追求完美方案,而是先做“最小可行性尝试”。比如朋友小王发现公司流程有问题,他没有等到年终汇报才提建议,而是随手画了个流程图发到工作群,意外引发了团队讨论优化方案。
有个真实案例特别能说明问题:某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持续走低,物业经理老张没有坐等业主投诉,反而主动在每栋楼贴出《服务改进清单》,邀请居民参与监督。三个月后收缴率回升了20%。这证明积极行动就像剪刀,能剪断束手自毙的绳索。
生活中很多困境其实像弹簧——你弱它就强。与其被问题追着跑,不如换个视角:把“我该怎么办”换成“我现在能做什么”。就像解不开的死结,有时候轻轻一抖就松开了。下次遇到棘手情况时,不妨试试这个思维转换,或许会有意外收获。
最后留个小思考:当我们说“没办法了”的时候,是真的山穷水尽,还是暂时没找到新角度?这个问题本身,或许就是解开困境的第一把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