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ù shǒu shù jiǎo
成语解释:捆住手脚。形容胆子小,顾虑多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按照法律办事,不等于束手束脚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做事过分小心,不敢放手去做
繁体字形:束手束脚
英文翻译:be bound hands and feet
束:1.捆绑;系(jì):束缚。腰束皮带。2.量词。用于捆起来的东西:一束鲜花。3.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:约束。拘束。束手束脚。4.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:花束。光束。5.事情的结末:收束。结束。6.姓,作姓氏,仍然读作“shù”。山东汶上城东有"朿"姓,音同捆,与束不同。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束:1.捆绑;系(jì):束缚。腰束皮带。2.量词。用于捆起来的东西:一束鲜花。3.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:约束。拘束。束手束脚。4.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:花束。光束。5.事情的结末:收束。结束。6.姓,作姓氏,仍然读作“shù”。山东汶上城东有"朿"姓,音同捆,与束不同。
脚:[jiǎo]1.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,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。2.物体的最下部:山脚。墙脚。3.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:脚夫。脚行。[jué]同“角(jué)”。现多用角。
成语“束手束脚”常用来形容做事时顾虑太多,放不开手脚的状态。比如一位新入职的员工,明明有好点子却不敢在会议上发言,担心同事觉得自己爱出风头——这种“心里有火不敢烧”的状态,就是典型的束手束脚。
为什么会有人做事束手束脚?其实就像学骑自行车时紧抓车把不敢蹬踏板一样,多数时候源于对未知结果的恐惧。有位程序员朋友曾向我倾诉,他花了三个月打磨的智能算法始终不敢提交测试,只因害怕出现bug被质疑能力。这种“完美主义拖延症”本质上也是自我束缚的表现。
如何打破这种困局?不妨参考儿童学步的过程。观察幼儿学走路时会发现,他们摔倒了就爬起来,根本不会在意旁人的眼光。试着给自己设定“允许犯错”的额度,比如允许新项目有20%的试错空间,反而能激活更多创造力。就像那位程序员后来发现,提交的算法虽然存在小问题,却因此获得了前辈的针对性指导。
另一个常见场景是人际关系中的束手束脚。朋友小美总在相亲时刻意隐藏自己爱看科幻小说的爱好,结果每次约会都像在扮演另一个人。当她终于鼓起勇气和对方聊《三体》时,反而遇到了志趣相投的伴侣。这让我想到:真实的瑕疵比完美的伪装更有生命力。
现代社会的高效运转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这种心理束缚。每天接触的海量成功案例,容易让人产生“必须一步到位”的错觉。但观察自然界就能发现,连参天大树都是经历无数次风雨摧折才长成。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周全的计划,而是像树苗突破石板那样的原始勇气。
解开手脚的关键往往在于转换视角。把“不能失败”的执念转化为“可以重来”的底气,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成长。毕竟人生不是单次考试,而是持续迭代的版本更新。当开始接纳过程中的不完美,那些束缚手脚的无形绳索,自然会慢慢松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