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ā shēn chéng yì
成语解释:犹言杀身成仁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阎欑传》:“假令如今,吕后必谓昌已反,夷其三族,则谁敢复为杀身成义者哉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
繁体字形:殺身成義
英文翻译:die a martyr
杀:1.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:杀生。杀敌。杀鸡取卵。杀一儆百。2.战斗,搏斗:杀出重围。3.消减:杀风景。4.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:肥皂水杀了眼睛。5.收束:杀价。杀尾。6.勒紧,扣紧:杀车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:笑杀人。恨杀。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成:1.完成;成功(跟“败”相对):大功告成。事情成了。2.成全: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3.成为;变为:百炼成钢。雪化成水。4.成果;成就:坐享其成。一事无成。5.生物生长到定形、成熟的阶段:成虫。成人。6.已定的;定形的;现成的:成规。成见。成例。成药。7.表示达到一个单位(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):成批生产。成千成万。成年累月。水果成箱买便宜。8.表示答应、许可:成!就这么办吧。9.表示有能力:他可真成!什么都难不住他。10.姓。11.十分之一叫一成:九成金。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“杀身成义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沉重,但它背后传递的价值观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。举个现代的例子:假设有人在火灾现场,明明可以自己逃生,却选择冲回火场救出陌生人,最终自己不幸遇难——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,本质上就是一种“杀身成义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?”其实关键在于“义”字的重量。比如春秋时期的豫让,他为了给主公报仇,不惜毁容吞炭,最终刺杀仇敌失败后自刎。这种极端的忠诚在现代看来或许难以理解,但古人认为“义”的价值甚至高于生命本身。
再举个更贴近现实的场景: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去疫区,明知有感染风险仍坚守岗位。虽然不像成语字面说的“杀身”,但这种将他人安危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选择,何尝不是新时代的“成义”精神?
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更强调“义”的多元化解读。比如环保人士冒着危险阻止非法捕鲸,记者深入战地报道真相,这些行为都延续着“舍小我、成大义”的精神内核。关键不在于是否付出生命,而在于是否愿意为某种信念突破个人利益的局限。
或许有人质疑:“为理念牺牲是否值得?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。就像文天祥在《正气歌》里写的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不同时代对“值得”的定义在变,但人类文明始终需要这种超越功利的精神火种。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普通人见义勇为的报道时,内心涌起的敬意恰恰说明了这种价值观的永恒生命力。
说到底,“杀身成义”不是鼓励无谓牺牲,而是提醒我们:有些东西确实比生命更值得守护。就像父母本能地保护孩子,战士守卫国土,科学家为研究奉献终生——这些选择都在以不同方式诠释着“义”的当代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