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ā
  • shēn
  • chū
  • sh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ā shēn chū shēng

成语解释:出:去,离弃。舍弃生命

成语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忠廉》:“忠臣亦然,苟便于主利于国,无敢辞违,杀身出生以徇之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殺身出生

英文翻译:To kill and be born

杀身出生的意思

杀:1.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:杀生。杀敌。杀鸡取卵。杀一儆百。2.战斗,搏斗:杀出重围。3.消减:杀风景。4.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:肥皂水杀了眼睛。5.收束:杀价。杀尾。6.勒紧,扣紧:杀车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:笑杀人。恨杀。
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"杀身出生"这个成语,很多人会感到陌生。其实它源自古代典故,原意是指为保护重要事物不惜牺牲生命。但这里有个核心问题:为什么古人会用这么极端的词表达价值观?

举个现实例子:消防员冲入火场救婴儿时,明知有生命危险仍义无反顾。这种场景下,"杀身出生"就不仅仅是文学修辞,而是人性光辉的真实写照。不过现代人更关注的是:这种精神在和平年代如何体现?

战国时期,墨子为阻止楚国攻宋,带着弟子们用身体筑墙。这种"杀身出生"不是愚勇,而是用生命捍卫信念。有趣的是,现代研究发现,这类行为会激活大脑的利他神经区,说明舍己为人确实存在生理基础。

个人认为,当代社会的"杀身出生"更多表现为默默奉献。就像疫情期间主动留守医院的护士,他们可能不会壮烈牺牲,但同样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生命。这种日常化的英勇,反而更贴近现代人的价值认知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任何极端行为都需要智慧指引。就像成语故事里的主人公往往经过深思熟虑,而非盲目冲动。我们既要敬佩这种精神,也要学会在保护他人与保全自我间找到平衡点。

回望历史长河,"杀身出生"就像一面镜子,既照见人性最崇高的可能,也提醒我们生命的珍贵。这种价值观的现代转化,或许就是既保持奉献的热忱,又具备理性的判断力——毕竟,活着才能创造更多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