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ò xué fū shòu
成语解释: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,只学到一点皮毛。
成语出处:汉 张衡《东都赋》:“如客所谓末学肤受,贵耳而践目者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末壆膚受
英文翻译:learn superficially
末:1.东西的梢;尽头:末梢。秋毫之末。2.不是根本的、主要的事物(跟“本”相对):本末倒置。舍本逐末。3.最后;终了;末尾:春末。明末。末班车。上世纪末。4.末子:锯末。茶叶末儿。把药研成末儿。5.姓。6.戏曲角色行当,扮演中年男子,京剧归入老生一类。
学:1.学习:学技术。勤工俭学。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。2.模仿:他学杜鹃叫,学得很像。3.学问:治学。才疏学浅。博学多能。4.指学科:数学。物理学。政治经济学。5.学校:小学。大学。上学。6.姓。
肤:1.皮肤:切肤之痛。体无完肤。2.表面的;浮浅:肤浅。肤泛。
受:1.接受:受贿。受教育。受到帮助。2.遭受:受灾。受批评。受委屈。3.忍受;禁受:受不了。受得住。4.适合:受吃(吃着有味)。受看(看着舒服)。受听(听着入耳)。
小明最近在准备考试,每天盯着书本却总感觉记不住内容。朋友问他:"你上周不是说已经复习完了吗?"小明挠挠头说:"我这叫末学肤受,虽然看了很多遍,但真要提问时反而说不清楚。"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眼熟?我们常以为"看过就等于学会",其实只是停留在知识表面。
为什么会出现"末学肤受"的情况呢?核心问题在于学习方式。就像吃核桃不敲开硬壳,只舔外壳的纹路。有个真实案例:某培训机构发现,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学生比单纯抄笔记的学生,知识留存率高出40%。这告诉我们,深度加工信息才能真正掌握知识。
如何避免成为"肤浅学习者"?不妨试试费曼技巧——假装给小孩讲解知识点。当发现自己解释不清某个概念时,就是需要重新理解的好时机。有研究表明,主动回忆比被动阅读的记忆效果强3倍。这就像在沙滩上写字和刻石碑的区别,前者容易被潮水冲走,后者才能长久留存。
个人认为,现代碎片化阅读加剧了"末学肤受"的现象。我们每天刷上百条信息,却很少系统梳理。不妨做个实验:把手机里的收藏夹清空,选择3个最想掌握的知识点,用两周时间深耕。你会发现,真正掌握一个领域的底层逻辑,远比收集零散信息更有价值。
知识的深度决定认知的高度。与其在信息海洋里随波逐流,不如选定方向建造自己的灯塔。当别人还在为"好像学过却想不起来"苦恼时,深度学习者早已搭建起稳固的知识框架。记住:慢即是快,少即是多,这个看似矛盾的道理,正是破解肤浅学习的密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