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ū shòu zhī xiāng
成语解释:指谗言。肤受,谓浮泛不实,或谓利害切身。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浸润之谮,肤受之愬,不行焉,可谓远也已矣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膚受之之
英文翻译:Fu shouzhiqian
肤:1.皮肤:切肤之痛。体无完肤。2.表面的;浮浅:肤浅。肤泛。
受:1.接受:受贿。受教育。受到帮助。2.遭受:受灾。受批评。受委屈。3.忍受;禁受:受不了。受得住。4.适合:受吃(吃着有味)。受看(看着舒服)。受听(听着入耳)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愬:[shuò]恐惧的样子。[sù]同“诉”。
“肤受之愬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实际生活中处处能用上。比如同事小王开会时突然抱怨:“领导总把最累的活儿分给我,太不公平了!”可实际上,领导上周刚给他发了奖金,还夸他效率高。这时候,部门老张悄悄说:“别急着站队,这可能是‘肤受之愬’,他可能只是想要更多关注。”
问: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?答:它形容表面看起来委屈巴巴的控诉,实际上可能藏着私心或片面之词。就像有人举着擦破皮的胳膊喊“骨折了”,为的是博取超额同情。
记得社区选举时,李阿姨在业主群连发三条语音:“物业就知道收钱!我家灯泡坏了三天都没人修!”后来大家发现,她家报修时正巧碰上台风抢险期,维修师傅其实当天下午就上门了。这种放大细节、忽略全貌的抱怨,正是成语描绘的场景。
问: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答:不妨学学急诊科医生的思路——先检查“伤口”深浅。去年我们公司迎新会上,实习生吐槽“带教师傅冷暴力”,调查后发现是师傅要求她反复修改方案。结果三个月后,这个实习生成了同期成长最快的新人。
我个人观察发现,移动互联网时代让“肤受之愬”更易传播。短视频里常能看到夸张的控诉画面,但反转剧情总在点击量飙升后出现。保持清醒的秘诀就像吃鱼,既要尝表面的鲜味,更要小心看不见的鱼刺。
下次听到激烈控诉时,不妨深呼吸三次。就像处理刚出锅的包子,急着下嘴会烫伤舌头,晾一会儿才能尝出真滋味。毕竟,世界上多数纠纷都不是非黑即白,灰度的智慧往往藏在耐心观察之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