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ǎn
  • xué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ū qiǎn mò xué

成语解释:肤浅:浅薄;末学:学无根底。指学识浅薄

成语出处:晋·范宁《春秋梁传集解序》:“释《谷梁传》者,虽近十家,皆肤浅末学,不经师匠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学识浅薄

繁体字形:肤浅末学

英文翻译:Superficial Science

肤浅末学的意思

肤:1.皮肤:切肤之痛。体无完肤。2.表面的;浮浅:肤浅。肤泛。

浅:[qiǎn]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(跟“深”相对,2.—3.同):浅滩。水浅。屋子的进深浅。4.浅显:浅易。这些读物内容浅,容易懂。5.浅薄:功夫浅。6.(感情)不深厚:交情浅。7.(颜色)淡:浅红。浅绿。8.(时间)短:年代浅。相处的日子还浅。[jiān]形容流水声。

末:1.东西的梢;尽头:末梢。秋毫之末。2.不是根本的、主要的事物(跟“本”相对):本末倒置。舍本逐末。3.最后;终了;末尾:春末。明末。末班车。上世纪末。4.末子:锯末。茶叶末儿。把药研成末儿。5.姓。6.戏曲角色行当,扮演中年男子,京剧归入老生一类。

学:1.学习:学技术。勤工俭学。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。2.模仿:他学杜鹃叫,学得很像。3.学问:治学。才疏学浅。博学多能。4.指学科:数学。物理学。政治经济学。5.学校:小学。大学。上学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“末学肤浅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形容一个人学问不深、见识有限,常用作自谦的说法。比如同事向你请教专业问题,你可以说:“这个问题我可能理解得不够透彻,末学肤浅,还得多向您请教。”这样一来既表达了谦虚的态度,又留出了进一步讨论的空间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只能用在学术场合吗?”当然不是!生活中处处能用。比如朋友推荐了一本冷门书籍,你可以回应:“你这推荐太有深度了,我真是末学肤浅,之前完全没接触过这类内容。”这种用法既活跃了对话氛围,又自然引出更多交流话题。

在职场沟通中,这个成语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。当领导问起某个新领域时,与其硬着头皮乱说,不如坦然承认:“关于区块链技术,我确实末学肤浅,但最近正在系统学习相关课程。”这种坦诚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既有自知之明,又有上进心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:现代人使用这类谦辞时,往往会搭配具体行动。就像有人说“我在这方面末学肤浅”,紧接着就会补充“所以报名了周末的专题研讨会”。这种“自谦+行动”的组合,实际上展现的是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。

有人认为过度谦虚会显得不自信,这其实是个误解。关键要看语境——在需要专业表态的场合当然要展现实力,但在知识共享的场景中,适当使用谦辞反而能促进良性互动。就像品茶时,先说“我对茶道了解粗浅”,再慢慢分享自己的见解,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。

语言学家发现,传统文化中的谦辞正在发生有趣演变。年轻一代在使用“末学肤浅”时,常会加入幽默元素。比如游戏群里讨论战术,可能有人调侃:“我这操作真是末学肤浅,连人机都打不过。”这种新旧表达方式的碰撞,让传统成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
当我们谈论知识深度时,不妨换个角度思考:承认认知局限本身就是智慧的体现。就像大海永远不会嫌弃溪流细小,真正的学问大家往往更懂得“知之为知之”的道理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保持适当谦逊或许正是应对知识焦虑的一剂良方。

"肤浅末学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