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ò rú zhī hé

成语解释:犹言无法对付,莫可奈何。

成语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塞难》:“吾所以不能默者,冀夫可上可下者,可引致耳。其不移者,古人已末如之何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末如之何

英文翻译:willy-nilly

末如之何的意思

末:1.东西的梢;尽头:末梢。秋毫之末。2.不是根本的、主要的事物(跟“本”相对):本末倒置。舍本逐末。3.最后;终了;末尾:春末。明末。末班车。上世纪末。4.末子:锯末。茶叶末儿。把药研成末儿。5.姓。6.戏曲角色行当,扮演中年男子,京剧归入老生一类。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何:[hé]1.疑问代词(a.什么,如“何人?”b.为什么,如“何必如此?”c.哪样,怎样,如“何不?”“何如?”d.哪里,如“何往?”e.发表反问,如“何乐而不为?”)。2.副词,多么:何其壮哉!3.姓。[hè]古同“”,担。[hē]古同“”,谴责。

成语评论

末如之何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其实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它的意思是“实在没有办法”,类似于“无可奈何”,但更强调“已经尝试过所有可能性却无解”的状态。举个例子:老张为了孩子的数学成绩报了五个补习班,买了三套教材,最后成绩还是不见起色,他摇摇头说:“末如之何啊!”

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比如同事小王熬夜改方案,试了十几种配色方案,客户仍然不满意。她瘫在椅子上叹气:“改到凌晨三点还是不行,真是末如之何了。”这里既表达了她已经尽力尝试,又带着对结果的无奈接受。

为什么现代人更需要理解这个词?生活中总有些事情超出掌控。比如你精心策划旅行,结果遇到航班取消、酒店爆满;或者努力维系一段关系,对方却始终不愿沟通。这时候说一句“末如之何”,反而能让自己放下执着——承认某些事情确实无法改变,也是种智慧。

有个有趣的观察:用“末如之何”的人,往往比说“没办法”的人更积极。前者像是给自己画了个句号,而后者可能还在纠结。比如邻居李婶总抱怨儿子不结婚,后来她说“末如之何,随他去吧”,反而开始享受跳广场舞的晚年生活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不该成为放弃努力的借口。就像程序员调试代码卡壳时,与其说“末如之何”直接放弃,不如暂时放下去喝杯咖啡,或许灵感就来了。它更像是提醒我们:在某个特定时间点,接受现状才能更好地重新出发。

最后分享个真实场景:上周看到水果店老板对着暴雨天被淋湿的西瓜苦笑:“末如之何,今天早点收摊吧。”但第二天他就支起雨棚继续吆喝。这种既接纳现实又保持行动力的态度,或许才是应对“末如之何”的最佳方式。

末如之何的造句

  1. 造句 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  2. 造句 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  3. 造句 “不曰‘如之何、如之何’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  4. 造句 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提手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  5. 造句 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  6. 造句 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。巽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