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àng gǔ wèi yǒu
成语解释:旷古:自古以来所没有的。自古以来从来不曾有过。形容极为罕见。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·王纮传》:“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,旷古未有此事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极为罕见
繁体字形:曠古未有
英文翻译:never seen in past history
旷:1.空而宽阔:旷野。地旷人稀。2.心境开阔:旷达。心旷神怡。3.耽误;荒废:旷课。旷工。旷日废时。4.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(如轴和孔、键和键槽等)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;衣着过于肥大,不合体:车轴旷了。螺丝旷了。这双鞋我穿着太旷了。5.姓。
古:1.古代(跟“今”相对):远古。厚今薄古。2.经历多年的:古画。古城。这座庙古得很。3.具有古代风格的:古拙。古朴。4.真挚纯朴:人心不古。5.古体诗:五古。七古。6.姓。
未:1.副词。1.不:未便。未知可否。2.没;没有:未见此人。2.地支的第八位。3.未时,旧式记时法,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“旷古未有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想象一下,你站在一片荒原上,突然看到远处升起一道七彩极光,而天气预报显示这是千年一遇的天文现象——这时候就可以感叹:“此景旷古未有!”这个成语形容事物极其罕见,甚至历史上从未出现过,强调独特性与突破性。
为什么这个词常被用来描述技术突破?举个例子,当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两颗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时,有学者在论文中写道:“此类天体事件释放的能量规模,实属旷古未有。”这里既点明了事件的特殊性,又暗含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。自问自答:为何不用“前所未有”?因为“旷古”更强调时间维度的纵深感,暗示跨越文明长度的独特性。
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适用。某位经济学家分析数字货币时说:“区块链技术创造的信任机制,堪称旷古未有的社会实验。”这句话里的潜台词是:这种去中心化的协作方式,打破了人类数千年来依赖权威机构建立信任的模式。值得注意的是,使用这类强语气的成语时,最好搭配具体数据或现象作为支撑,避免成为空泛的夸张。
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“旷古未有”的现象频现,恰恰反映了技术迭代加速的现实。但需要警惕的是,某些所谓“突破”可能只是旧事物的新包装。就像元宇宙概念刚兴起时,有企业宣称要打造“旷古未有的虚拟世界”,结果不过是把二十年前的3D聊天室换了套说辞。真正的创新应当经得起时间检验。
如何判断某个事物是否配得上“旷古未有”的形容?不妨参考三个维度:时间跨度是否超越文明记载、影响范围是否突破地域限制、对人类认知是否构成根本挑战。比如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南极出现18℃高温记录,环保组织将其称为“旷古未有的气候警报”,这个用法就同时满足了多重判断标准。
最后想说的是,面对层出不穷的“旷古未有”,我们既要为人类的探索精神喝彩,也要保持清醒的认知——有些事物看似新奇,实则是历史周期中的必然轮回。就像古人初见蒸汽机时惊叹“此物旷古未有”,今天的我们看待量子计算机又何尝不是如此?或许真正的奇迹,永远藏在下一个未知的领域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