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tán wù yì
成语解释:时谈:时人的谈论;物议:众人的非议。指众人的议论
成语出处: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帝至忠书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实多,一言以蔽,三隅自反。而时谈物议焉得笑仆编次无闻者哉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時談物議
英文翻译:Time and substance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谈:1.说话或讨论:漫谈。面谈。谈思想。二人谈得很投机。2.所说的话:奇谈。美谈。无稽之谈。3.姓。
物:1.东西;事物:动物。货物。物质。物尽其用。2.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。待人接物。3.内容;实质:言之有物。空洞无物。4.姓。
议:1.讨论;商量:自报公议。2.意见:建议。提议。3.评论:物议。无可非议。
“时谈物议”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陌生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直观——字面意思是“当下的谈论”和“对事物的议论”。比如同事聚餐时,有人突然提起最近公司的人事变动,大家七嘴八舌分析原因,甚至推测未来走向,这种场景就能用“时谈物议”来描述。它更像一种动态的舆论场,话题随时可能被新事件点燃,观点也像潮水一样起伏变化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八卦闲聊”有什么区别?举个例子,小区业主群里有人转发物业费涨价的通知,有人质疑透明度,有人计算家庭开支影响,还有人建议集体协商——这种既有情绪表达又有实际诉求的讨论,就是典型的“时谈物议”。它既有市井气息,又带着群体决策的雏形,比单纯说闲话多了几分社会参与感。
在自媒体时代,“时谈物议”其实每天都在我们指尖流动。比如某网红店突然爆火,社交媒体上既有打卡攻略,也有质疑营销套路的分析贴,甚至衍生出消费主义的反思。这种情况下,普通人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。我个人觉得,与其害怕被舆论裹挟,不如把它当作理解社会的窗口——当不同声音交织时,往往藏着值得深挖的真相。
面对热点事件,有人习惯站队表态,有人热衷寻找反转。但“时谈物议”本身就像多棱镜,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光谱。保持适度距离去观察这些讨论,既能避免情绪化判断,又能捕捉到时代真实的脉搏。毕竟,每个看似喧嚣的话题背后,都可能藏着改变现实的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