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í
  • suì
  • rě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í hé suì rěn

成语解释:四时和顺,五谷丰收。用以称颂太平盛世。同“时和年丰”。
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救民拯弊,莫过减赋。时和岁稔,尚尔虚乏,傥值水旱,宁可熟念?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称颂太平盛世

繁体字形:時咊歲稔

英文翻译:Time and age

时和岁稔的意思
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
和:[hé]1.平和;和缓:温和。柔和。和颜悦色。2.和谐;和睦:和衷共济。弟兄不和。3.结束战争或争执:讲和。媾和。军阀之间一会儿打,一会儿和,弄得百姓不得安生。4.(下棋或赛球)不分胜负:和棋。和局。末了一盘和了。5.姓。6.连带:和盘托出。和衣而卧(不脱衣服睡觉)。7.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: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。柜台正和我一样高。8.表示联合;跟;与: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。9.加法运算中,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,如6+4=10中,10是和。也叫和数。10.指日本:和服。[hè]1.和谐地跟着唱:曲高和寡。一唱百和。2.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:奉和一首。[huò]1.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,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:和药。藕粉里和点儿糖。2.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:衣裳已经洗了三和。二和药。[huó]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:和面。和泥。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。[hú]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,取得胜利。

岁:1.年:岁月。岁首。岁末。岁暮。辞旧岁,迎新年。2.表示年龄的单位:孩子满了三岁了。这匹马是六岁口。3.指时间:岁不我与(时间不等待我们)。4.年成:歉岁。丰岁。5.姓。

稔:1.庄稼成熟:丰稔。2.年;一年:不及三稔而衰。3.熟悉(多指对人):素稔。稔知。

成语评论

时和岁稔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直白。“时”指天时,“岁”是年景,“稔”则是庄稼成熟的意思。合起来就是说,天时调和、年成丰收,形容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。比如:“经过多年生态治理,这片土地终于迎来时和岁稔的好光景,田间金黄的麦浪一眼望不到边。”这样的画面是不是立刻就有了?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都用‘风调雨顺’这类词,为什么还要学这种冷门成语?”其实这正是汉语的魅力——同一个概念有多种表达方式。当你说“时和岁稔”时,不仅描绘了物质丰收,还隐含着社会安定的深层含义。就像春节期间全家聚餐时,老人举杯说:“如今时和岁稔,你们在外打拼也能安心。”这比单纯说“今年收成好”更多了份对整体环境的感慨。

生活中哪里能看到“时和岁稔”的影子呢?举个真实案例:某乡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,年轻人返乡创业,老人守着祖传手艺,家家户户既有稳定收入又能维系传统文化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,正是当代“时和岁稔”的生动写照。从这个角度看,成语不仅能描述自然现象,也能拓展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平衡感。就像做菜讲究火候,社会发展也需要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精准配合。现代社会虽然不再完全依赖农耕,但“时和岁稔”的智慧依然适用——企业的稳步成长需要市场环境的“天时”,个人的职业发展也需要抓住时代的“岁稔”。

试着用它造个职场场景的句子:“公司历经三年转型,如今时和岁稔,新产品线稳定盈利,团队凝聚力也显著增强。”这里既点明了外部环境向好的“天时”,也暗含内部耕耘收获的“人和”。比起直接说“公司发展顺利”,是不是更有文化韵味?

下次遇到值得庆贺的顺境时,不妨用“时和岁稔”代替千篇一律的“万事如意”。当你说出这个词的瞬间,仿佛能看见阳光洒在稻穗上的光芒,听见谷粒落入粮仓的轻响,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期盼,也是每个奋斗者终将抵达的温暖彼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