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hé suì fēng
成语解释:四时和顺,五谷丰收。用以称颂太平盛世。同“时和年丰”。
成语出处:宋 苏轼《论赏罚及修河事》:“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,雨雪应时,辄喜不自胜,举酒以属群臣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称颂太平盛世
繁体字形:時咊歲豐
英文翻译:in halcyon days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和:[hé]1.平和;和缓:温和。柔和。和颜悦色。2.和谐;和睦:和衷共济。弟兄不和。3.结束战争或争执:讲和。媾和。军阀之间一会儿打,一会儿和,弄得百姓不得安生。4.(下棋或赛球)不分胜负:和棋。和局。末了一盘和了。5.姓。6.连带:和盘托出。和衣而卧(不脱衣服睡觉)。7.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: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。柜台正和我一样高。8.表示联合;跟;与: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。9.加法运算中,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,如6+4=10中,10是和。也叫和数。10.指日本:和服。[hè]1.和谐地跟着唱:曲高和寡。一唱百和。2.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:奉和一首。[huò]1.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,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:和药。藕粉里和点儿糖。2.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:衣裳已经洗了三和。二和药。[huó]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:和面。和泥。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。[hú]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,取得胜利。
岁:1.年:岁月。岁首。岁末。岁暮。辞旧岁,迎新年。2.表示年龄的单位:孩子满了三岁了。这匹马是六岁口。3.指时间:岁不我与(时间不等待我们)。4.年成:歉岁。丰岁。5.姓。
丰:1.丰富:丰满。丰盛。丰收。丰衣足食。2.大:丰碑。丰功伟绩。3.姓。4.美好的容貌和姿态:丰采。丰姿。丰韵。
“时和岁丰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是老农民挂在嘴边的吉祥话,但仔细琢磨,其实藏着不少现代生活的智慧。比如最近社区里新开了家菜市场,摊位整齐、价格公道,街坊们都说:“这年头真是时和岁丰,连买个菜都省心!”这话背后不单夸市场管理到位,更透露出大伙儿对安稳日子的满足感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早就不靠天吃饭了,“时和岁丰”还有现实意义吗?前阵子朋友的公司全员涨薪,老板在年会上举着酒杯说:“咱们能实现时和岁丰,靠的是每个同事把琐碎工作做到位。”这话点破了关键——当代社会的“丰收”,往往源自日常点滴的稳定积累。
记得去年参加乡村振兴活动时,有个村支书的话特别实在:“通电通路只是开头,真正的时和岁丰要看娃娃们能不能在家门口上学。”这个视角挺有意思,把成语从物质层面延伸到了教育公平。就像我家楼下新修的社区图书馆,虽然不产粮食,但每周举办的读书会,何尝不是种精神领域的“五谷丰登”?
要说个人体会,最触动我的是疫情期间邻居间的互助群。起初只是帮忙代购蔬菜,后来发展成技能交换平台,会修水管的教大家检修,退休教师义务辅导功课。这种自发形成的支持网络,或许就是城市化进程中“时和岁丰”的新注解——当意外来临,和睦的社区关系能成为最可靠的保障。
看着公园里晨练的老人、放学路上嬉笑的学生,忽然觉得“时和岁丰”就像空气,平时察觉不到,但正是这些平凡场景的持续存在,构成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安全感。或许未来某天,当年轻人讨论“宜居城市”标准时,除了GDP数据,也会把“能否让居民感受到时和岁丰”纳入考量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