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zhōng bì zè
成语解释:同“日中则昃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9卷:“日中必昃,月满必亏。明公功名到此,已无可加,急流勇退,此其时矣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日中必昃
英文翻译:as soon as the sun reaches the meridian it declines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中:[zhōng]1.方位词。跟四周的距离相等;中心:中央。华中。居中。2.指中国:中文。古今中外。3.方位词。范围内;内部:家中。水中。山中。心中。队伍中。4.位置在两端之间的:中指。中锋。中年。中秋。中途。5.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农。中学。中型。中等。6.不偏不倚:中庸。适中。7.中人:作中。8.适于;合于:中用。中看。中听。9.成;行;好:中不中?。这办法中。饭这就中了。10.姓。[zhòng]1.正对上;恰好合上:中选。猜中了。三枪都打中了目标。2.受到;遭受:中毒。中暑。胳膊上中了一枪。
必:1.必定;必然:我明天三点钟必到。不战则已,战则必胜。2.必须;一定要:事必躬亲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,必有一定的条件。3.姓。
昃:日仄;太阳偏西。
“日中必昃”这个成语出自《周易》,字面意思是太阳到了正午就会开始西斜,常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顶峰后必然转向衰落。比如有人创业时公司飞速扩张,却因盲目乐观导致资金链断裂,可以说:“他忘了日中必昃的道理,只顾着往前冲,没给自己留退路。”
问题:为什么说“日中必昃”是自然规律?就像我们爬山时,登上山顶后必然要开始下山一样,任何事物的发展轨迹都不可能永远保持巅峰状态。比如手机行业某个品牌曾占据市场70%份额,却因为技术迭代迟缓被后来者超越——这种由盛转衰的过程,恰恰印证了“物极必反”的底层逻辑。
我在观察城市变迁时深有体会。老家曾经繁华的步行街,随着电商兴起逐渐冷清,但附近的老厂房却改造成了文创园重新焕发活力。这让我想到:“日中必昃”不是终点,而是新阶段的起点。就像四季轮转,冬天过后必然迎来春天。
问题:现代社会如何应用这个智慧?有个朋友在互联网大厂做到总监后选择转型做独立顾问,他说:“行业红利期就像正午的太阳,要趁着光亮最盛时准备好黄昏的灯。”这种未雨绸缪的思维,把传统智慧转化成了现代生存策略。
与其把“日中必昃”看作消极的预言,不如理解为动态平衡的提醒。就像冲浪者不会执着于某个浪头,而是随着波浪起伏调整姿势。真正聪明的人,既懂得在顺境中全力冲刺,也明白在转折点来临时优雅转身。
下次看到夕阳西下时,或许可以想想:今天的落幕,不正是在积蓄明天升起的力量吗?世间万物都在这种循环往复中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