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zhōng zé yí
成语解释:同“日中则昃”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语曰:‘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。’物盛则衰,天之常数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日中則移
英文翻译:as soon as the sun reaches the meridian it declines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中:[zhōng]1.方位词。跟四周的距离相等;中心:中央。华中。居中。2.指中国:中文。古今中外。3.方位词。范围内;内部:家中。水中。山中。心中。队伍中。4.位置在两端之间的:中指。中锋。中年。中秋。中途。5.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农。中学。中型。中等。6.不偏不倚:中庸。适中。7.中人:作中。8.适于;合于:中用。中看。中听。9.成;行;好:中不中?。这办法中。饭这就中了。10.姓。[zhòng]1.正对上;恰好合上:中选。猜中了。三枪都打中了目标。2.受到;遭受:中毒。中暑。胳膊上中了一枪。
则:1.规范;榜样:以身作则。2.规则:细则。3.效法:则先烈之言行。4.连词。1.表示承接关系: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表示转折关系:欲速则不达。5.是;乃是:此则余之过也。6.与“作”义相近,宋、元、明小说戏曲里常用:则甚(作什么)。不则声。7.量词。用于成文的条数:试题三则。新闻两则。
移:1.移动:转移。迁移。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。2.改变;变动:移风易俗。贫贱不能移。3.姓。
“日中则移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。字面意思是“太阳到了正午就会开始西斜”,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顶点后,必然会转向相反的方向。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其实很多,比如天气太热时突然来一场暴雨,或者一个人拼命加班后突然累到躺平。
举个职场中的例子:小张连续三个月业绩排名公司第一,领导不断给他加任务。结果某天他突然在会议上情绪崩溃,摔了文件夹冲出办公室。同事私下议论:“这就是日中则移啊,弦绷太紧总会断的。”这个例子生动展示了过度追求巅峰状态可能引发的反效果。
有人会问:这个成语是让我们不要追求成功吗?当然不是!核心在于“觉察变化的必然性”。就像冲浪高手不会死守一个浪头,而是观察潮汐变化随时调整站位。真正的智慧在于:在攀登时准备好下坡的缓冲方案,在顺境中为可能的逆境留有余地。
我曾在创业时亲身经历过这种转折。公司年营收突破千万时,我们沉浸在喜悦中疯狂扩张,结果次年就因供应链断裂陷入危机。现在回想,如果当时能理解“日中则移”的警示意义,或许会提前布局风险管控,而不是盲目相信增长曲线会永远上扬。
换个角度思考:这个成语其实蕴含着积极的动态平衡观。就像大自然有昼夜交替,人生也需要张弛有度。周末的休息不是为了偷懒,而是为了让工作日更有爆发力;适当的停顿不是放弃,而是为了校准方向走得更远。这种认知让人在面对挫折时少些焦虑,在顺遂时多些清醒。
下次看到夕阳西下,不妨把它看作明早朝阳的预备动作。理解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规律,我们就能像老练的水手那样,既懂得借助风势扬帆疾驰,也擅长在风暴来临前收帆入港。这种收放自如的状态,或许才是应对“日中则移”的最佳姿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