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ǔ bù shèng shǔ
成语解释:数:计算;胜:尽。数都数不过来。形容数量极多;很难计算。
成语出处:《方岩记静》:“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,还数不胜数,所以一年四季,方岩香火不绝,而尤以春秋为盛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数量极多
繁体字形:數不勝數
英文翻译:beyond count
数:[shù]1.数目:次数。数额。2.几;几个:数次。数日。3.天数;命运:气数。在数难逃。4.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。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,首先产生了自然数(正整数),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、零、无理数、负数、虚数等。5.一种语法范畴。表示名词、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。6.指数学:数理化。[shǔ]1.点算:数数(shù)。数不清。2.比较起来最突出:数得上。数一数二。3.责备;列举错误:数说。数落。[shuò]屡次:频数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胜:[shèng]1.胜利(跟“负、败”相对):打胜仗。取胜。2.打败(别人):以少胜多。战胜敌人。3.比另一个优越(后面常带“于、过”等):事实胜于雄辩。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。4.优美的(景物、境界等):胜景。胜境。引人入胜。5.姓。6.(旧读shēng)能够承担或承受:胜任。不胜。7.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:方胜。[shēng]肽的旧称。
数:[shù]1.数目:次数。数额。2.几;几个:数次。数日。3.天数;命运:气数。在数难逃。4.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。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,首先产生了自然数(正整数),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、零、无理数、负数、虚数等。5.一种语法范畴。表示名词、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。6.指数学:数理化。[shǔ]1.点算:数数(shù)。数不清。2.比较起来最突出:数得上。数一数二。3.责备;列举错误:数说。数落。[shuò]屡次:频数。
“数不胜数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“多得数不过来”。比如夏天的夜晚抬头看星空,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可能有几千颗,但实际宇宙中的恒星数量远超想象——这时候就能用“数不胜数”来形容这种“无限感”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描述抽象事物?比如有人说“人生的选择数不胜数”,其实是在强调可能性太多,无法穷尽。这种用法巧妙避开了具体数字的限制,反而让人更直观感受到“量级差异”。比如超市货架上摆着二十种酱油,你会说“种类多”;但如果打开购物网站看到五千个同类商品,脱口而出的可能就是“数不胜数”。
有个有趣的案例:老张在菜市场卖香菇,总爱对顾客说“我家香菇的优点数不胜数”。后来儿子帮他开了网店,把“肉质厚实”“烘干工艺讲究”等六个具体优势写得清清楚楚,销量反而翻倍。这说明“数不胜数”虽然能制造震撼感,但在需要具体决策的场景中,量化信息往往更有说服力。
从语言学角度看,这个成语像一把“模糊量尺”。当古代人形容战场上的箭矢“多如牛毛”时,和现代人说“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数不胜数”,本质都在用意象替代精确计量。有趣的是,这种表达方式反而更符合人脑处理海量信息时的直觉反应——我们本能地先用“多/少”做判断,而不是急着计算具体数值。
个人认为,在短视频泛滥的时代,“数不胜数”正在发生微妙变化。比如博主说“全网挑战这个动作的视频数不胜数”,可能实际只有三百多个,但算法推送让人产生“永远刷不完”的错觉。这时候成语不仅是描述客观数量,更折射出信息茧房带来的认知偏差。或许我们应该学会在“数不胜数”的世界里,保持清醒的计数意识。
下次遇到用这个成语的场合,不妨多问一句:“是客观事实的数不过来,还是主观感受的数不过来?”就像面对满橱柜的衣服仍然觉得“没衣服穿”,这种心理层面的“数不胜数”,可能比真实的物品堆积更值得玩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