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ǎn
  • tīng
  • mì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ǎn bù tīng mìng

成语解释:敢:反语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。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?
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齐侯次于虢,燕人行成,曰:‘敝邑知罪,敢不听命!’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敢推辞

繁体字形:敢不听命

英文翻译:Dare not obey

敢不听命的意思

敢:1.有勇气;有胆量。例:勇敢。2.表示有勇气、有胆量做某事:敢想敢干。3.表示有根据地推断:我敢说,他这件事准办不成。不敢说有十成把握,八九成是肯定有的。4.副词。莫非;怕是。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:敢是他来了。5.谦辞。表示冒昧地请求:敢问。敢请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听:1.用耳朵接受声音:听广播。2.服从;接受;照办:一切行动听指挥。不听劝告。3.任凭:听其自然。4.判断;治理:垂帘听政。5.英语音译词。金属制的密封罐、筒等。也用作量词:听装香烟。一听啤酒。

命:1.动植物的生活能力:生命。救命。逃命。拼命。命脉。性命。相依为命。2.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、寿数等:天命。命相(xiàng)。命运(a.迷信指生死、贫富和一切遭遇;b.喻发展变化的趋向,如“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”)。3.上级对下级的指示:奉命。遵命。命令。使命。4.给予(名称等):命名。命题。命意。5.指派,使用:命官。

成语评论

敢不听命”虽不是标准成语,但常被用来形容在特定情境下敢于坚持原则的行为。例如:公司会议上,项目经理老张面对领导明显存在漏洞的决策方案,选择用详实的数据佐证观点,最终推动方案优化。这种“敢不听命”不是鲁莽对抗,而是以专业态度促进团队进步。

有人会问:为何要冒风险表达不同意见?关键在于对事态本质的判断。明代海瑞抬棺进谏的故事广为人知,他并非为反对而反对,而是清楚看到官场腐败对国家根基的侵蚀。这种清醒认知下的“敢不听命”,往往能带来破局效果。

现代职场中,新入职的小王发现部门沿用十年的工作流程存在效率黑洞。他没有机械执行上级指令,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制作流程优化模型,最终促使整个部门工作效率提升40%。这个案例说明,有价值的“不听命”需要配套解决方案,单纯否定难以获得认同。

从管理视角看,真正智慧的领导者会珍视那些“敢不听命”的成员。就像谷歌著名的“20%自由工作时间”制度,本质上鼓励员工跳出既定框架思考。当组织能包容建设性的不同声音,往往能激发出超乎预期的创新能量。

个人认为,信息爆炸时代更需要这种审慎的独立思考能力。就像导航软件出现后,老司机依然会结合实时路况调整路线。真正的专业素养,体现在既尊重规则又不被规则束缚的平衡智慧中。当我们培养出辨别“何时该遵从,何时该突破”的判断力,或许就是对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。

敢不听命的造句

  1. 造句 王保保被吴清制住,那些随从不敢不听命,立刻便有人牵了一匹马过来。
  2. 造句 只要王朝的炮舰能保持威慑,佛朗机士兵就不敢不听命。
  3. 造句 包兄是闻名遐迩的名捕,所到之处谁还敢不听命,现在连小妹都成了追随包兄帐下的小兵,任听吩咐!
  4. 造句 三弟,糊涂!你忘了咱们的大哥是谁了?他的晚辈就是咱们的晚辈,长辈说出话来,他们敢不听命,咱们就拿出长辈的威严来教训他们。
  5. 造句 谁说我不是组长?我可是唐老鸭钦定的!唐老鸭还说过了,他就是我的‘尚方宝剑’,你们敢不听命令?我现在命令你们原地休息,不准冒然行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