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uān cán qù shā
成语解释:谓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。
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李广传》:“夫报忿除害,捐残去杀,朕之所图于将军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以德化民
繁体字形:捐殘去殺
英文翻译:give up the evil and follow the good
捐:1.舍弃;抛弃:捐弃。捐生(舍弃生命)。捐躯。2.捐助:捐献。捐钱。募捐。3.税收的一种名称:车捐。上了一笔捐。
残:1.不完整:残本。2.快完的;剩下的:残冬。残羹剩饭。3.伤害;使不完整:摧残。4.凶恶:残暴。
去: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去路。去向。从成都去重庆。他去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2.离开:去国。去世。去职。去留两便。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去。4.除去;除掉:去病。去火。去皮。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。5.距离:两地相去四十里。去今五十年。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去年。去秋(去年秋天)。去冬今春。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。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去听报告去了。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去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!⑿去声:平上去入。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去白娘子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去。捎去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去(=过去)。让他说去(=下去)。一眼看去(=上去)。
杀:1.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:杀生。杀敌。杀鸡取卵。杀一儆百。2.战斗,搏斗:杀出重围。3.消减:杀风景。4.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:肥皂水杀了眼睛。5.收束:杀价。杀尾。6.勒紧,扣紧:杀车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程度深:笑杀人。恨杀。
“捐残去杀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背后藏着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。先举个例子:公司里两位同事因为项目方案争执不下,甚至差点拍桌子。这时,领导站出来说:“咱们捐残去杀吧,把带情绪的话收一收,先梳理共同目标怎么样?”结果大家放下攻击性语言,问题反而更快解决了。
自问:这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?核心在于“主动舍弃破坏性手段”。就像修剪树枝时果断剪掉枯枝,反而能让整棵树长得更好。生活中,遇到矛盾时选择停止互相伤害,本质上是在给解决问题腾出空间。
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说服力。社区里为垃圾分类吵了三个月,反对派天天在业主群发辱骂语音。后来物业换了策略,组织大家参观环保展览,结果支持率两周提升了40%。这就是“去杀”——停止语言攻击;“捐残”——舍弃无效对抗,用建设性方式破局。
自问:现在都讲竞争,温和手段会不会吃亏?有个认知误区需要打破:捐残去杀不是示弱,而是战略取舍。就像高手下棋,吃掉对方棋子固然痛快,但真正的大局观在于布局。某科技公司在专利纠纷中主动撤诉,转而邀请对手合作开发行业标准,最终市场份额反超对手15%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在数字时代更有现实意义。网络上的骂战动辄升级成“互相扔炸弹”,其实只要有一方先停止敲击键盘,说句“咱们都冷静半小时”,很多闹剧根本不会发生。有时候,后退半步反而能看清整个棋盘。
下次遇到剑拔弩张的情况,不妨试试这个思维转换:与其纠结“怎么打赢这场嘴仗”,不如想想“怎么拆除引信”。就像疏通堵塞的水管,重点不在于和积水较劲,而在于找到那个卡住通道的杂物。当我们的目标从战胜对方变成解决问题,世界会突然开阔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