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uà
  • guān
  • ér
  • gu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à guān ér guī

成语解释:挂冠:把官帽挂起来。脱下官帽随即离去。比喻辞官归隐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四卷:“我虽宰相,今已挂冠而归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比喻辞官归隐

繁体字形:掛冠而歸

英文翻译:Come back with a crown

挂冠而归的意思

挂:1.借助于绳子、钩子、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:挂钟。把大衣挂在衣架上。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。一轮明月挂在天上。2.(案件等)悬而未决;搁置:这个案子还挂着呢。一时不好处理的问题先挂起来。3.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:电话先不要挂,等我查一下。4.指交换机接通电话,也指打电话:请你挂总务科。给防汛指挥部挂个电话。5.钩:钉子把衣服挂住了。6.(内心)牵挂:他总是挂着家里的事。7.(物体表面)蒙上;糊着:衣服上挂了一层尘土。瓦器外面挂一层釉子。脸上挂着笑。8.登记:挂失。挂一个号。9.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:一挂四轮大车。十多挂鞭炮。

冠:[guān]1.帽子:皇冠。桂冠。衣冠整齐。怒发冲冠。2.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:鸡冠。树冠。[guàn]1.把帽子戴在头上(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,表示已成年):未冠(不到二十岁)。2.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:县名前冠上省名。3.居第一位:冠军。名冠全球。4.指冠军:夺冠。三连冠(连续三次获得冠军)。5.姓。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归:1.返回:归国华侨。无家可归。2.还给;归还:物归原主。3.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:殊途同归。千条河流归大海。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。4.由(谁负责):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。5.属于(谁所有):功劳归大家。这些东西归你。6.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,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:批评归批评,奖金一分也没少给。7.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挂冠而归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背后藏着挺有意思的故事。简单来说,就是主动辞去官职、回归平凡生活的意思。比如《后汉书》里记载的逢萌,因为看不惯官场腐败,把官帽一挂直接走人,这就是典型的“挂冠而归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挂冠而归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?其实不然。古人这么做,往往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原则。比如一个县令发现上级贪污,自己又无力改变,选择挂冠离开反而是一种清醒的抗议——这种主动离开的姿态,比被动妥协更需要勇气。

放到现代职场,这个成语依然鲜活。举个真实案例:某科技公司高管王先生,年薪百万却选择辞职回乡种有机蔬菜。别人说他傻,他却说:“每天开会讨论怎么让用户多点击广告,不如做点让土地变肥沃的事。”这种放下世俗定义的“成功”,追求内心价值的决定,正是当代版的挂冠而归

有人可能会困惑:现代社会竞争激烈,这样做会不会太理想化?其实关键不在于是否辞职,而在于选择背后的思考。就像我认识的设计师小林,她从广告公司辞职后开工作室,虽然收入不稳定,但她说:“现在每个方案都是我想做的设计,而不是改二十版的甲方需求。”这种对工作意义的重新定义,反而让她找到了新的职业生命力。

在我看来,挂冠而归最动人的地方,在于它打破了“必须往上爬”的单一价值观。就像春天的蒲公英,主动离开茎秆才能拥抱更广阔的天空。当代人常常被焦虑裹挟,其实有时候,敢于按下暂停键、换个跑道出发,反而能开辟意想不到的新天地。

下次当你面临职业困惑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提醒我们:人生不是单行道,真正的勇气,可能就藏在适时转身的智慧里。就像登山时发现选错路线,及时折返并不可耻,反而能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攀登另一座高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