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à guān guī yǐn
成语解释:冠:帽子,官帽。把官帽取下挂起来。比喻辞官归隐
成语出处:鲁迅《理水》:“有的咬了一口松皮饼,极口叹赏它的清香,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,去享这样的清福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比喻辞官回家
繁体字形:挂冠归隐
英文翻译:To return to seclusion
挂:1.借助于绳子、钩子、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:挂钟。把大衣挂在衣架上。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。一轮明月挂在天上。2.(案件等)悬而未决;搁置:这个案子还挂着呢。一时不好处理的问题先挂起来。3.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:电话先不要挂,等我查一下。4.指交换机接通电话,也指打电话:请你挂总务科。给防汛指挥部挂个电话。5.钩:钉子把衣服挂住了。6.(内心)牵挂:他总是挂着家里的事。7.(物体表面)蒙上;糊着:衣服上挂了一层尘土。瓦器外面挂一层釉子。脸上挂着笑。8.登记:挂失。挂一个号。9.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:一挂四轮大车。十多挂鞭炮。
冠:[guān]1.帽子:皇冠。桂冠。衣冠整齐。怒发冲冠。2.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:鸡冠。树冠。[guàn]1.把帽子戴在头上(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,表示已成年):未冠(不到二十岁)。2.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:县名前冠上省名。3.居第一位:冠军。名冠全球。4.指冠军:夺冠。三连冠(连续三次获得冠军)。5.姓。
归:1.返回:归国华侨。无家可归。2.还给;归还:物归原主。3.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:殊途同归。千条河流归大海。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。4.由(谁负责):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。5.属于(谁所有):功劳归大家。这些东西归你。6.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,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:批评归批评,奖金一分也没少给。7.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。8.姓。
隐:[yǐn]1.藏匿,不显露:隐藏。隐匿。隐居。隐士。隐讳。2.伤痛:隐恻。3.怜悯:恻隐之心。[yìn]倚,靠:隐几而卧(靠着几案睡眠)。
“挂冠归隐”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,但说白了就是“辞职不干了,回家躺平”。比如古代官员看透官场斗争,把官帽一挂,转身回乡下种田钓鱼。但这个词放到今天,还能用吗?当然可以!比如有人厌倦了996的工作,突然辞职去开民宿,朋友调侃他:“你这是现代版挂冠归隐啊!”
为什么古人挂冠归隐总带着点悲壮?其实这和古代社会环境有关。过去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当官,主动放弃官职相当于切断人生主线任务,自然需要勇气。比如陶渊明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,表面潇洒,背后可能也纠结了很久房贷(如果有的话)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选择反而凸显了对精神自由的重视。
最近朋友老张的故事让我对这个词有了新理解。他在互联网大厂干了十年,去年突然辞职回老家养多肉植物。别人说他“躺平”,他却说:“我这叫战略性撤退——挂冠归隐是为了更好地充电。”你看,现代人早已跳出了“非黑即白”的框架,归隐不一定是终点,也可能是人生阶段切换的快捷键。
普通人能“挂冠归隐”吗?不一定非要辞职才算。比如主动申请调岗到清闲岗位,周末关掉工作群看本书,本质都是暂时“归隐”。就像手机需要飞行模式,人也要有屏蔽外界干扰的勇气。关键不是形式,而是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观察发现,越来越多人开始实践“微归隐”:工作日认真搬砖,周末化身山野摄影师;白天是西装革履的打工人,晚上变成直播间里的民谣歌手。这种灵活切换的状态,或许比彻底归隐更适合现代节奏。毕竟,完全脱离社会就像断网——清净是真清净,但菜市场扫码付款都成问题。
说到这儿,突然想起小区门口修鞋的王大爷。他年轻时是国营厂干部,退休后坚持摆摊,问他图啥,他眯着眼笑:“我这叫挂冠不归隐——官帽子早摘了,但还得找点事琢磨,手停了脑子就锈啦。”你看,真正的智慧或许在于:既能放下执念,又不让生活失去锚点。
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“挂冠归隐”早已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。有人在山间盖木屋,有人在闹市种绿植;有人辞职环游世界,有人下班后沉浸爱好。只要找到让自己舒适的生活节奏,何处不能成为心灵的归隐地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