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ā
  • j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ī shā lì jīn

成语解释:沙里淘金。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

成语出处: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从大量的东西中选精

繁体字形:披沙沥金

英文翻译:Gold in casserole

披沙沥金的意思

披:1.覆盖或搭在肩背上:披着斗篷。披星戴月。2.打开;散开:披卷。纷披。3.(竹木等)裂开:这根竹竿披了。

沙:[shā]1.细小的石粒:风沙。防沙林。飞沙走石。2.像沙的东西:豆沙。3.姓。4.(嗓音)不清脆,不响亮:沙哑。沙音。5.沙皇:沙俄。[shà]摇动,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,以便清除:把米里的沙子沙一沙。

沥:1.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:沥血。2.一滴一滴落下的液体:余沥。
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
成语评论

我们常听说"披沙沥金"这个成语,但具体怎么用呢?举个现代职场例子:小张接手了前任留下的三个硬盘工作资料,面对杂乱无章的文件夹,他花了三天时间分类整理,最终提炼出三份核心客户档案和五份技术文档。这个过程就像在沙滩上淘金,虽然要翻动大量砂石,但最终获得的黄金值得这份辛劳。

有人会问:现在信息唾手可得,为什么还需要这种"笨办法"?其实这正是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——当数据爆炸式增长时,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海量信息里。就像自媒体创作者每天要浏览上百条新闻,最后可能只选取其中三条作为素材,这种筛选本身就是现代版的披沙沥金

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会"淘金"的人往往更擅长做减法。有位出版社编辑朋友分享,她审阅新人稿件时,会特别注意那些在冗余描述中突然闪光的金句。这让我想到,所谓专业眼光,其实就是经年累月练就的"沙里淘金"能力。

换个生活场景理解:网购时面对500条商品评价,你是逐条阅读还是直接看差评?有经验的买家会先筛选带图的真实评价,再对比中差评内容。这种智慧选择,本质上就是消费者版的披沙沥金。重要的是培养判断力,知道什么样的"沙子"值得翻动。

在技术领域,这个成语有了新诠释。某AI工程师告诉我,他们训练模型时,会先用算法过滤掉90%的无效数据。但剩下的10%仍需人工二次筛选,这种机器与人工协作的筛选机制,让披沙沥金的过程既高效又精准。这启示我们: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可以完美融合。

最后分享个切身经历:去年帮博物馆整理抗战史料时,我们在发黄的旧报纸堆里偶然发现张战地记者手稿。那一刻的惊喜,就像淘金者突然触到金砂。这种经历让我相信,只要保持耐心和敏锐,再纷繁的"沙堆"里都藏着等待被发现的价值。

披沙沥金的造句

  1. 造句 此次的大会主题为“披沙沥金助成长”,寓意扶持和帮助优秀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,与独具慧眼的投资机构合作,突破融资成长的困境,实现长远发展。
  2. 造句 编导采取披沙沥金的艺术手法,在特定历史环境氛围里,注重对典型生活的提纯,让观众时时沉醉于美好的情感中。
  3. 造句 而在家长们忙于教辅书海披沙沥金的同时,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:教辅侵权。
  4. 造句 一次又一次的勘验,犹如披沙沥金,每一个细小的痕迹汇聚成涓涓细流,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,将凶手牢牢锁定。
  5. 造句 真是什么?是披沙沥金,是穿雨裤在河流端大筛子沥沙。
  6. 造句 要从中披沙沥金、求“真”务“实”,需要通过现实世界的“人为”,否则容易出现“假作真时真亦假”的局面。
  7. 造句 作为这种披沙沥金后仅有的完整存在,岳麓书院让我感到震撼与惊叹:千年时间于整体时空当然短暂,对于一座庭院无疑是漫长的。
  8. 造句 如果某个作家要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寻找耐人寻味的细节,如果学者要研究历史如何从公众的行为中发轫,都可以深入到“历史的一天”中披沙沥金。
  9. 造句 手捧古香古色的《乐安县志》,“八怪”之一李方膺跃然眼前,他于夏日行走旷野,实地勘察一方热土,冬夜灯下殚精竭虑,披沙沥金,成就了一部经典名志。
  10. 造句 他已经无需再去比对,因为这枚指纹的所有特征点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,他已为此殚精竭虑,披沙沥金整整11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