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ǎo
  • xié
  • ruò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ú lǎo xié ruò

成语解释:扶:挽着;携:带领。搀着老人,领着小孩
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豳人举国扶老携弱,尽复归古公于歧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用于出行

繁体字形:扶老携弱

英文翻译:Help the old and help the weak

扶老携弱的意思

扶:1.用手支持使人、物或自己不倒:扶犁。扶老携幼。扶着栏杆。2.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;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:扶苗。护士扶起伤员,给他换药。3.扶助:扶贫。扶危济困。救死扶伤。4.姓。

老:1.年岁大(跟“少、幼”相对):老人。老大爷。他六十多岁了,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。2.老年人(多用作尊称):徐老。敬老院。扶老携幼。3.婉辞,指人死(多指老人,必带“了”):隔壁前天老了人了。4.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;老练:老手。老于世故。5.很久以前就存在的(跟“新”相对,下6.同):老厂。老朋友。老根据地。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。7.陈旧:老脑筋。老机器。这所房子太老了。8.原来的:老脾气。老地方。9.(蔬菜)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(跟“嫩”相对,下10.同):油菜太老了。11.(食物)火候大:鸡蛋煮老了。青菜不要炒得太老。12.姓。

携:1.携带:携酒。携杖。携眷。扶老携幼。2.拉着(手):携手。

弱:1.气力小;势力差(跟“强”相对):软弱。衰弱。他年纪虽老,干活并不弱。2.年幼:老弱。3.差;不如:他的本领不弱于那些人。4.丧失(指人死):又弱一个。5.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,表示略少于此数(跟“强”相对):三分之二弱。

成语评论

扶老携弱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说的其实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。比如地铁上给老人让座,帮行动不便的邻居拎东西,或者牵着小朋友过马路——这些行为都可以用“扶老携弱”来形容。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传统美德吗?其实越是快节奏的生活,越需要这种温暖的互助。毕竟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。

记得去年台风天,小区物业挨家挨户提醒独居老人储备物资,还帮忙检查门窗。这时候“扶老携弱”不再是书本上的词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或许有人觉得这些小事微不足道,但正是这些微光,让社区有了人情味。有个有意思的现象:越是自发帮助他人的人,反而越容易获得快乐,这大概就是善意的双向流动吧。

有人质疑:“扶老携弱”会不会变成道德绑架?比如公交车上必须让座这类争议。我的看法是,真正的善意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。年轻人加班累得睁不开眼,和腿脚不便的老人,其实都需要座位。这时候更需要的是灵活处理,比如设置更多爱心专座,或者培养主动询问的意识,而不是非黑即白的规则。

最近注意到不少科技产品也在践行这个理念。某导航软件新增了“无障碍路线”功能,为轮椅使用者规划避开台阶的路线;外卖平台推出“代长辈点餐”服务,这些创新让“扶老携弱”有了时代新解。这让我想到:帮助他人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施与受,而是共同创造更友善的生活环境。

观察身边那些自发组织社区义诊的医生,或者教老人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志愿者,会发现“扶老携弱”早已超越简单的帮扶行为。它更像社会文明的温度计,测量着我们对待不同群体的包容度。当超市收银员耐心教老人用手机支付时,排队的顾客大多报以理解的微笑——这种默契,或许就是文明进步最生动的注脚。

最后想说的是,践行这个成语不需要刻意寻找机会。给推婴儿车的妈妈搭把手,替迷路的游客指个路,甚至是遛狗时帮忙照看玩耍的孩子,这些日常碎片拼凑起来,就是一幅温暖的社会图景。所谓善意,本就应该像呼吸般自然存在。

扶老携弱的造句

  1. 造句 如此一州之人,有乐存之心,闻使君之盛德,必扶老携弱而至。
  2. 造句 豳人举国扶老携弱,尽复归古公於岐下。
  3. 造句 全国劳动模范、柳州市恒达公交有限公司司机邓红英在行车中扶老携弱,把微笑带给每一位乘客。
  4. 造句 武汉市民以极大的热情庆祝这座期待了几十年的大桥的落成,“许多人天不亮就起来做饭,全家扶老携弱前往参加典礼”。
  5. 造句 如此荆州黎民,都乐于留守此州,得知使君为人有德,必定扶老携弱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