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ú lǎo xié zhì
成语解释:扶:挽着;挟:夹在胳膊下。搀着老人,领着小孩
成语出处:《宋史·可适传》:“夏人扶老挟稚,中夜入州城,明日俘获甚夥,而庆兵不至,乃引还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用于出行
繁体字形:扶老挟稚
英文翻译:Helping the old and holding the young
扶:1.用手支持使人、物或自己不倒:扶犁。扶老携幼。扶着栏杆。2.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;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:扶苗。护士扶起伤员,给他换药。3.扶助:扶贫。扶危济困。救死扶伤。4.姓。
老:1.年岁大(跟“少、幼”相对):老人。老大爷。他六十多岁了,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。2.老年人(多用作尊称):徐老。敬老院。扶老携幼。3.婉辞,指人死(多指老人,必带“了”):隔壁前天老了人了。4.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;老练:老手。老于世故。5.很久以前就存在的(跟“新”相对,下6.同):老厂。老朋友。老根据地。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。7.陈旧:老脑筋。老机器。这所房子太老了。8.原来的:老脾气。老地方。9.(蔬菜)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(跟“嫩”相对,下10.同):油菜太老了。11.(食物)火候大:鸡蛋煮老了。青菜不要炒得太老。12.姓。
挟:[jiā]同“夹”(jiā)[xié]心里怀着(怨恨等):挟嫌。挟恨。挟仇陷害。
稚:1.幼小:稚子。幼稚。2.庄稼种得晚些。
你听说过“扶老挟稚”这个成语吗?它字面意思是“搀扶老人,带领幼童”,但实际想表达什么?举个例子:社区组织志愿者在地铁站口帮老人提重物、引导小朋友过马路,这种场景就是“扶老挟稚”的生动写照。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助人为乐有什么区别?
关键在于“主动关照弱势群体”的持续性。比如台风天里,村干部挨家挨户背着独居老人转移,同时把留守儿童集中安置,这种系统性的关怀行动才能称作“扶老挟稚”。它不只是偶发的善意,更像是社会运转中的“安全气囊”,在关键时刻托住最需要保护的人。
有个有趣的对比现象:现在年轻人在地铁让座时,常会遇到老人摆手说“你们上班累,坐吧”。这让我想到,真正的“扶老挟稚”应该是双向的关怀——就像有些社区开办的“老少互助食堂”,中学生帮老人打饭,退休教师给孩子辅导作业,形成温暖的代际循环。
有人认为科技发展会淡化这种传统美德,我倒觉得智能设备反而能延伸关怀的触角。比如某小区给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手环,孩子摔倒了能自动通知物业,物业大叔三分钟就赶到现场,这不就是现代版的“扶老挟稚”吗?技术永远替代不了人与人的温度,但能让善意传递得更精准。
最后说个亲身经历:暴雨天看见穿校服的中学生撑着伞,护送拄拐杖的老奶奶走了两个路口。这个画面让我突然明白,“扶老挟稚”其实就藏在生活褶皱里。当年轻力量主动撑起保护伞,当银发族坦然接受善意,这样的互动本身就在编织更结实的社会纽带。
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小孩,与其纠结“该不该帮”,不如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智慧:关照他人其实也在构筑自己的安全网。毕竟今天的扶助者,明天也可能成为被扶助的对象,这样的社会生态才是最值得期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