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èn
  • xiǎo
  • shì
  • wē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èn xiǎo shì wēi

成语解释: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。
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昔者圣王本厚民生,审知祸福之所生,是故慎小事微,违非索辨以根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慎小事微

英文翻译:Be careful

慎小事微的意思

慎:注意;小心:谨慎。不慎。慎重。

小: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大”相对:小雨。矮小。短小精悍。2.范围窄,程度浅,性质不重要:小事。小节。小题大作。小打小闹。3.时间短:小坐。小住。4.年幼小,排行最末:小孩。5.谦辞:小弟。小可。小人(a.谦称自己,指地位低;b.指人格卑鄙的人;c.指子女;d.小孩儿)。6.妾:小房。
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
微:1.细小;轻微:细微。微风。谨小慎微。相差甚微。2.(某些计量单位的)百万分之一:微米。微安。微法。3.衰落:衰微。4.精深奥妙:微妙。微言大义。5.稍微;略微:微感不适。面色微红。

成语评论

慎小事微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特别实用。比如公司里的小王,每天核对报表时连小数点后两位都要反复确认。同事笑他“太较真”,结果一次数据误差被他及时发现,避免了公司几十万的损失。这时候大家才明白:原来“死磕细节”不是浪费时间,而是对结果负责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连小事都要这么谨慎?咱们可以拿做饭打个比方。一道菜盐放多了,整锅汤就毁了;出门忘带钥匙,一天的计划全被打乱。生活中的“蝴蝶效应”无处不在,小疏忽往往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。

记得去年邻居张阿姨的故事吗?她坚持每天晨跑时顺手捡路上的矿泉水瓶。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事太小,直到社区评选环保达人时,她三年捡的两千多个塑料瓶让所有人震惊。这个例子告诉我们:持续做好微小的善举,时间会把它变成值得骄傲的成就。

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,很多人觉得“抓大放小”才是聪明做法。但根据我的观察,那些真正把事情做漂亮的人,反而更懂得“螺丝钉”的重要性。就像我认识的程序员老李,他给每行代码都写注释,结果项目交接时效率比团队快三倍。这种习惯看似笨功夫,实则是职场隐形竞争力。

当然,过度纠结细节也可能钻进牛角尖。我的经验是把握“关键细节”和“无用较真”的分寸。比如写报告时格式统一很重要,但纠结字体是否完全对称就大可不必。就像农民播种时要选好种子,但不必苛求每粒种子大小完全一致。

最近有个有趣的现象:年轻人开始流行“微习惯打卡”。每天读5页书、做2个深蹲,这些小事积累起来,三个月后身体和认知都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。这或许就是“慎小事微”在现代生活的新注解——把大目标拆解成可执行的小单元,反而更容易坚持。

站在个人视角看,这个快节奏社会让我们容易忽视“慢功夫”的价值。快递要次日达,视频要2倍速观看,这种即时满足的惯性,让我们错失了很多在细微处精进的机会。下次遇到需要耐心处理的小事时,不妨换个角度想:这或许就是弯道超车的隐藏赛道。

真正的高手往往都有“微观视力”。他们不是不知道抬头看路,而是深谙“细节决定专业度”的真理。就像米开朗基罗雕刻大卫像时,连观众看不到的后脑勺发丝都精心打磨。这种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,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