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ǎo
  • niān
  • huā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ě cǎo niān huā

成语解释:惹:招引。比喻随处迷恋于不正当的男女情爱
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却说湍制台九姨太身边的那个大丫头,自见湍制台属意于他,他便有心惹草粘花,时向湍制台跟前勾搭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

繁体字形:惹艸粘蘤

英文翻译:Stir up grass and stick flowers

惹草粘花的意思

惹:1.招引;引起(不好的事情):惹事。惹祸。惹麻烦。2.(言语、行动)触动对方:不要把他惹翻了。这人脾气大,不好惹。3.(人或事物的特点)引起爱憎等的反应:惹人注意。惹人讨厌。一句话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。

草:1.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:野草。青草。割草。2.指用作燃料、饲料等的稻、麦之类的茎和叶:稻草。草绳。草鞋。3.旧指山野、民间:草贼。草野。4.雌性的(多指家畜或家禽):草驴。草鸡。5.草率;不细致:潦草。字写得很草。6.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。a)汉字形体的一种:草书。草写。真草隶篆。b)拼音字母的手写体:大草。小草。7.初步的;非正式的(文稿):草案。草稿。8.起草:草拟。

粘:[nián]姓。[zhān]1.黏的东西互相连结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:几块糖粘在一起了。糖粘牙。2.用胶、糨糊等使纸张或其他东西贴在另一种东西上:粘信封。

花:1.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,由花瓣、花萼、花托、花蕊组成,有各种颜色,有的长得很艳丽,有香味:一朵花儿。2.可供观赏的植物:花木。花盆儿。花儿匠。种花儿。3.(花儿)形状像花朵的东西:灯花儿。火花。雪花儿。4.烟火的一种,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,在夜间燃放,能喷出许多火花,供人观赏:花炮。礼花。放花。5.花纹:白地蓝花儿。这被面花儿太密。6.颜色或种类错杂的:花白。花猫。花花绿绿。7.(眼睛)模糊迷乱:眼花。昏花。8.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:袖子都磨花了。9.用来迷惑人的;不真实或不真诚的:花招儿。花账。花言巧语。10.姓。11.用;耗费:花费。花钱。花时间。该花的花,该省的省。

成语评论

惹草粘花”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四处留情、感情不专一的状态。比如有人可能会说:“他年轻时总爱惹草粘花,直到遇见现在的妻子才安定下来。”这里的“草”和“花”暗喻不同的感情对象,而“惹”与“粘”则生动地描绘了主动招惹又难以割舍的行为模式。

为什么这个成语常带贬义?从社会价值观来看,稳定的关系往往被赋予更高认可度。成语中的“惹”字带有主动挑逗的意味,而“粘”则暗示纠缠不清的状态,两者叠加容易引发对责任缺失的联想。比如古代话本里常有公子哥儿“惹草粘花引风波”的情节,最终导致家族矛盾或人生挫折。

换个现代场景理解:公司里如果有人说“张经理最近又在项目组间惹草粘花”,可能是在批评他同时插手多个团队却无法专注完成核心任务。这种用法延伸了成语的内涵,说明其核心在于强调“分散精力导致效率低下”。

这个成语过时了吗?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今天,单纯用道德标准评判他人选择已不合时宜。但成语揭示的深层逻辑依然值得思考——无论是感情生活还是职业发展,过度分散注意力都可能影响深耕细作的成果。就像种花匠人常说的:“同时培育百种草,不如专心养好一株兰。”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大于批判色彩。它提醒我们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:当我们在不同领域不断“惹草粘花”时,是真的在拓展可能性,还是逃避需要面对的深层问题?保持好奇心与专注力的平衡,或许才是更智慧的处世之道。

下次听到这个词时,不妨先放下价值判断。试着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,就像观察花园里真正的园丁——他们既懂得欣赏百花齐放,也深知何时需要修剪多余的枝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