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 shān biàn yě
成语解释:弥:满;遍:遍及。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。形容数量很多、范围很广、声势很大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八卷:“忽然山谷之中,金鼓之声四起,蛮兵弥山遍野而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或动植物
繁体字形:彌山遍野
英文翻译:All over the mountain
弥:[mí]1.满,遍:弥满。弥月(a.整一个月;b.婴儿满月)。弥望(满眼)。弥天(满天,形容极大的)。2.补,合:弥补。弥缝。弥封。3.更加:弥坚。欲盖弥彰。4.水满的样子:弥漫。5.久,远:弥留(病久留不去,后称病重将死)。弥亘(连绵不断)。6.姓。[mǐ]古同“弭”,平息,消灭。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遍:1.满;布满:我们的朋友遍天下。满山遍野。2.量词。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:看了三遍。
野:1.野外:旷野。野地。野火。野战。2.界限:视野。分野。3.指不当政的地位(跟“朝”相对):下野。在野。4.属性词。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家”相对):野兽。野兔。野菜。野花。野草。5.蛮横不讲理;粗鲁没礼貌:野蛮。粗野。撒野。这人说话太野。6.不受约束:野性。放了几天假,心都玩野了。7.姓。
“弥山遍野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先别急着翻词典,咱们看个场景:春天去郊外踏青,刚转过山脚,突然看见眼前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,黄澄澄的花海从脚边一直铺到半山腰,这时候你脱口而出:“这花开得真是弥山遍野啊!”——瞧,这不就用上了?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形容自然景观吗?”其实不然。去年社区组织义务植树,三天时间整个山坡密密麻麻种满了树苗。当无人机航拍画面传回来时,居委会王主任指着屏幕笑道:“咱们的劳动成果可是弥山遍野啦!”这样的用法既保留了原意,又赋予了积极的社会意义。
要说这个成语的妙处,我觉得它比“漫山遍野”更有画面张力。试想描写秋日红叶,如果说“枫叶铺满山坡”,读者大概能想象个七分;但要是写“经霜的枫叶弥山遍野地燃烧”,是不是瞬间在脑海里炸开一片火红?这种视觉冲击力,正是汉语成语的魅力所在。
最近坐高铁时注意到个有趣现象:每当列车穿过中部地区,窗外经常能看到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烁。这些规整排列的清洁能源装置,用“弥山遍野”来形容既贴切又充满时代感。语言就像活水,老成语也能映照新事物。
不过要注意使用场合。上次听房产中介介绍郊区楼盘,说“未来这里会弥山遍野盖满别墅”,这话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。可见成语本身没有褒贬,全看说话人怎么用。就像炒菜放盐,适量提鲜,过量可就要齁嗓子了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到,如今城市里的共享单车虽然不再“弥山遍野”,但直播带货时代,手机屏幕上此起彼落的购物链接,何尝不是种数字化的“弥山遍野”?语言跟着时代跑,咱们的成语库也得与时俱进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