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ián fēng shí rěn
成语解释:稔:庄稼成熟。年成好,庄稼大丰收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4回:“今岁倒也年丰时稔,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丰年
繁体字形:年豐時稔
英文翻译:In the prime of one's life
年:1.时间的单位,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,平年365日,闰年366日,每4年有1个闰年:今年。去年。2.用于计算年数:三年五载。在广州住了两年。3.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产量。4.岁数:年纪。年龄。忘年交。益寿延年。5.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:童年。幼年。少年。青年。中年。老年。6.时期;时代:近年。明朝末年。7.一年中庄稼的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丰年。歉年。8.年节:新年。过年。给大家拜年。9.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糕。年货。年画。10.姓。
丰:1.丰富:丰满。丰盛。丰收。丰衣足食。2.大:丰碑。丰功伟绩。3.姓。4.美好的容貌和姿态:丰采。丰姿。丰韵。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稔:1.庄稼成熟:丰稔。2.年;一年:不及三稔而衰。3.熟悉(多指对人):素稔。稔知。
“年丰时稔”是什么意思?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农书里,“稔”指的是庄稼成熟,整体意思是“一年丰收、时光丰足”。比如老张看着自家金黄的麦田感叹:“今年风调雨顺,真是年丰时稔的好年头!”此时他不仅为收成高兴,更暗含对安稳生活的满足。
有人会问:“这不就是普通丰收的意思吗?”其实不同。去年村里虽丰收但遇上粮价暴跌,今年却是“粮仓堆满,家家有余钱”,这才是真正的年丰时稔。这个成语传递的不仅是物质充足,更强调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完美契合。
现代职场里也能用这个成语。小王带领团队完成全年KPI后说:“今年项目顺利推进,客户零投诉,简直是职场版的年丰时稔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中“成果圆满”的核心,又赋予了时代新意。我观察到,当人们用这个成语时,往往带着对整体环境良性运转的感恩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?或许因为它描绘了中国人心中最朴素的理想图景。就像我爷爷总念叨的:“不求大富大贵,只盼年年都是年丰时稔的光景。”这种对稳定丰裕的渴望,超越了时代变迁,成为刻在文化基因里的共同期盼。
有人疑惑:“现代社会还需要强调农业丰收吗?”实际上,当我们说“科研领域迎来年丰时稔”时,指的是基础研究突破与技术转化双丰收。这个成语的妙处就在于,它能适配任何需要“天时地利人和”的领域,从乡村振兴到航天工程,处处可见其精神内核的延伸。
最后看个反例:某网红餐厅年初爆火却因食安问题倒闭,食客摇头说:“这哪算年丰时稔?分明是昙花一现。”可见真正的丰稔需要根基稳固,急功近利者永远尝不到这成语里沉甸甸的满足感。或许这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——丰收的喜悦,永远建立在对规律的敬畏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