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ì
  • jiā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ù shì dà jiā

成语解释: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。

成语出处:《续资治通鉴·宋理宗淳祐十年》:“访闻近来所在和籴,未得朝廷抛数,预行多敷;富室大家,临期率以赂免,而中产、下户反被均敷之害,以致散钱则吏胥减克,纳米则斗面取赢,专计诛求,费用尤夥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大户人家

繁体字形:富室大家

英文翻译:Rich family

富室大家的意思

富:1.财产多(跟“贫、穷”相对):富裕。富有。富户。农村富了。2.使变富:富国强兵。富民政策。3.资源;财产:富源。财富。4.丰富;多:富饶。富于养分。5.姓。

室:1.屋子:教室。室内。2.机关、工厂、学校等内部的办事部门:调研室。会计室。3.家;家族:十室九空。宗室。4.家属或妻子:家室。继室。5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”。2.古同“”。
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
成语评论

说起“富室大家”,你会想到什么?是雕梁画栋的宅院,还是挥金如土的生活?其实这个成语不仅描绘物质富裕,更暗含家族兴盛的状态。比如《红楼梦》中贾府过元宵节时,“三间兽头大门前车马簇簇,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迎客”,短短两句话就勾勒出钟鸣鼎食之家的气象。

财富积累等于家族兴旺吗?未必。明朝首辅严嵩家中曾“金器充栋,珍宝如海”,最终却落得抄家流放。这让我想到现代某些企业家族:父辈打下江山,子女为争产对簿公堂。可见真正的“富室大家”需要文化传承,就像苏州拙政园历经五百年,靠的不是金银堆砌,而是世代守护的匠心。

有个有趣的对比:山西王家大院有“贵精而不贵丽”的家训,院中砖雕藏着《朱子家训》;而某些暴发户喜欢用纯金马桶,反倒显得局促。这让我联想到成语“富不过三代”——财富需要智慧驾驭,就像骑手驾驭骏马,既要放手奔驰,又要握紧缰绳。

如何让财富成为助力而非负累?宋代范仲淹设立义庄,供族中子弟读书;现代企业家捐建学校,异曲同工。我曾在江南古镇见过百年酱园,第六代传人创新推出低盐产品,既守住了老字号,又抓住了健康潮流。这种传承中的变通,或许才是“大家”应有的模样。

当今社会,“富室大家”有了新注解。有位科技新贵将公司股权分给早期员工,他说:“独木难成林,百花才是春。”这让我想起《管子》所言“仓廪实而知礼节”,当财富流动起来,就像活水养鱼,既滋养自己,也惠及他人。或许这才是成语在新时代最好的演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