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à jiā xiǎo hù
成语解释:大家:大户人家;小户:地位低微的人。指各种社会地位的人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多有王侯府中送将男女来学棋,以及大家小户少年好戏欲学此道的尽来拜他门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各种人
繁体字形:大家小户
英文翻译:Everyone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家:[jiā]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2.家庭的住所:回家。这儿就是我的家。我的家在上海。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家。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家。渔家。船家。东家。行(háng)家。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画家。政治家。科学家。艺术家。社会活动家。6.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百家争鸣。一家之言。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家。下家。公家。两家下成和棋。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家父。家兄。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家畜。家禽。家兔。家鸽。家花。10.姓。[jia]1.后缀。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家。孩子家。姑娘家。学生家。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家。老三家。[jie]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小: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大”相对:小雨。矮小。短小精悍。2.范围窄,程度浅,性质不重要:小事。小节。小题大作。小打小闹。3.时间短:小坐。小住。4.年幼小,排行最末:小孩。5.谦辞:小弟。小可。小人(a.谦称自己,指地位低;b.指人格卑鄙的人;c.指子女;d.小孩儿)。6.妾:小房。
户:1.门:门户。夜不闭户。2.人家;住户:户籍。专业户。3.门第:门当户对。4.户头:存户。账户。开户。5.用于家庭: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。6.姓。
说到"大家小户"这个成语,很多人会下意识摸脑袋:这到底是什么意思?其实它就像社区里的超市和便利店——虽然规模不同,但都承担着满足日常需求的功能。比如小区物业协调业主事务时,既要考虑住别墅的"大家",也要照顾住单间的"小户",这种兼容并包的态度就是"大家小户"的精髓。
有朋友可能会问:"现在都讲标准化服务,为什么还要区分对待?"去年我们社区改造健身区时,物业就遇到过这个难题。健身爱好者想要专业器械,老年人需要康复设施,带娃家庭期待儿童游乐区。最后划出三个功能区,既保留原有的乒乓球桌,又新增了适老化器材,还在角落布置了沙坑。这种"分槽吃饭"的安排,反而让各群体都找到了归属感。
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越是成熟的组织,越懂得"大家小户"的智慧。就像我们公司的项目组,既有985毕业的"正规军",也有中专学历的"游击队"。主管从不搞一刀切的考核,而是让技术流专注研发,让实践派主攻客户维护。这种差异化配置,去年帮团队拿下了行业创新奖。
不过要警惕把差异当借口。老家亲戚开的餐馆就是个反例,总说"我们小本生意不用讲究",结果卫生评级常年垫底。反观街角那间夫妻早餐店,虽然门脸只有十平米,但豆浆现磨、油条现炸,反倒成了网红打卡点。可见"小户"不是将就的理由,"大家"更不该端着架子。
有个细节值得玩味:智能手机的"老人模式"和"极简模式",本质上就是数字时代的"大家小户"。开发者没有强迫所有人用同个界面,而是通过场景化设计,让00后能玩转AR滤镜,也让银发族轻松视频通话。这种设计思维告诉我们:真正的包容不是抹平差异,而是让每个群体都体面地存在。
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世界就像个拼图,大块的颜色鲜艳夺目,小块的形状精巧别致。当社区规划保留老茶馆的同时引进星巴克,当电商平台既扶持品牌旗舰店也培育个人小店,这些看似矛盾的选择,实际都在诠释"和而不同"的生活智慧。毕竟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