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ǔ
  • tóu
  • shí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ú shǔ tóu shí

成语解释:象水泼向石头,丝毫不入。比喻听而不闻或言无效果。

成语出处:宋·杨时《龟山语录》:“时谢显道亦在。谢为人诚实,但聪悟不及先生。故明道每言杨君聪明,谢君如水投石,然亦未尝不称其善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没有效果

繁体字形:如水投石

英文翻译:not to be persuaded like water cannot enter a stone

如水投石的意思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
投:1.抛,掷,扔(多指有目标的):投篮。投弹(dàn)。2.跳进去:投河。自投罗网。3.放进去,送进去:投入。投资。投标。4.走向,进入:投宿(找地方住宿)。投奔。投靠。投降。投师(从师学习)。投诉。5.发向:投射。投影。6.寄,递送:投递。投稿。7.合:投合。意气相投。8.临,在…以前:投明。投暮(天黑以前)。
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
成语评论

如水投石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行动毫无效果,就像把石头扔进水里,虽然激起水花,但水面很快恢复平静。比如,有人试图用强硬手段改变他人根深蒂固的习惯,结果对方左耳进右耳出,这就叫“如水投石”。

问:为什么说某些沟通像“如水投石”?比如父母反复唠叨孩子少玩手机,但孩子依然沉迷其中。这时候父母的叮嘱就像往水里丢石头——表面有动静,实际没改变。问题出在方法单一:只提要求却不理解孩子为何依赖手机,自然难触达核心。

问:职场中哪些场景容易“如水投石”?我曾见同事为推进项目,连续发十封邮件强调流程规范,结果团队依旧按老办法做事。后来他改成先倾听各环节卡点,再针对性调整规则,效果立竿见影。这说明单向输出容易“投石无痕”,双向沟通才能破局。

问:这种现象能避免吗?完全避免很难,但可以减少发生概率。就像往湖里扔石头,如果换成小石子打水漂,反而能激起更多涟漪。工作中与其用“你应该”句式命令他人,不如换成“你觉得怎样更好”——用提问引发主动思考,往往比直接给答案更有效。

个人认为,“如水投石”背后藏着行动者的思维局限。比如环保宣传总喊“保护地球”,远不如展示冰川消融的对比图来得震撼。找到与受众产生共鸣的切入点,就像在平静水面找准投石位置,波纹才会持续扩散。

换个角度看,有些“水”本身就需要被石头打破。比如传统行业遇到新兴技术冲击时,初期可能抗拒改变,但持续投入创新力量(石头),最终会重塑行业生态(水的流向)。关键在于判断何时该调整策略,何时该坚持投入。

说到底,与其纠结是否“如水投石”,不如把每次尝试当成试错机会。就像孩子往池塘扔石头,本就是在观察波纹扩散的规律。生活中很多事,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解法,重要的是从每次“扑通”声中,听出水面反馈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