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uán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ú chuán zhī bǐ

成语解释: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。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,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

成语出处: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王徇传》:“徇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云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

繁体字形:如椽之筆

英文翻译:A pen like a rafter

如椽之笔的意思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椽:椽子,承托屋面用的木构件。圆的叫椽,方的也叫桷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笔:1.写字画图的用具:毛笔。铅笔。钢笔。粉笔。一支笔。一管笔。2.(写字、画画、作文的)笔法:伏笔。工笔。败笔。曲笔。3.用笔写出:代笔。直笔。亲笔。4.手迹:遗笔。绝笔。5.笔画:笔顺。笔形。6.a)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:一笔钱。三笔账。五笔生意。b)用于字的笔画:“大”字有三笔。c)用于书画艺术:写一笔好字。他能画几笔山水画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如椽之笔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像椽子一样粗大的笔”,常用来形容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。但具体怎么用?举个例子:一位作家用犀利的文字揭露社会问题,读者感叹:“他这一篇评论,真是如椽之笔,字字戳中要害。”这里的“如椽之笔”既夸赞了作者的写作功力,也暗含了对文章影响力的认可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夸作家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一位画家用大胆的笔触创作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油画,艺术评论家可以说:“这幅画的笔法如椽之笔,将山河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。”这里跳脱了“文字”的框架,转而形容艺术创作中的力量感,说明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比想象中更广。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公司年会上,市场部负责人用一份数据详实、逻辑清晰的报告说服了董事会增加预算。同事私下议论:“老张那PPT做得真是如椽之笔,图表比演讲还有说服力。”这种用法看似打破常规,实则抓住了成语的核心——用强有力的表达实现目标。毕竟在现代职场,可视化工具也能成为“笔”的延伸。

个人观点:很多人觉得“如椽之笔”自带文绉绉的气质,其实它更像是一种“重量级认可”。就像我们夸人“这操作666”,古人用“如椽之笔”夸的是文字或创作中的魄力。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当代还有个隐藏含义——信息传播需要责任感。毕竟能挥动“椽子般大笔”的人,写下的每个字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。

试着换个角度想:如果短视频博主用一条爆款视频引发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,这算不算“如椽之笔”?答案或许见仁见智,但可以肯定的是,任何时代都需要能引发思考的创作。无论是毛笔、钢笔还是键盘,承载思想的工具在变,“笔力千钧”的内核始终未变。

如椽之笔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挥动如椽之笔,如同儿戏一般。
  2. 造句 这个臭小子还真的是个人才,看问题竟能高瞻远瞩,如椽之笔,如此畅练,眼界开阔,足见其人也绝非池中之物。
  3. 造句 他的大字作品似挥动如椽之笔纵情挥洒,万千气象,他的小字镜心,如饱学鸿儒般娓娓书来,从容不迫。
  4. 造句 他决心用自己如椽之笔记下这千石罕闻的奇冤,于是千里迢迢派人寄信给石介的妻儿,主动要求为好友撰写墓志铭。
  5. 造句 90后著名网络写手,其写作手法是当前网络畅销书籍写法,笔锋妙笔生花、如椽之笔、文采斐然、斐然成章,为不可多得的上佳读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