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ō lì nián rěn
成语解释:谓历时久长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武帝《责贺琛敕》:“我自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,多历年稔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历时长久
繁体字形:多歷年稔
英文翻译:for many years
多:1.数量大(跟“少、寡”相对):多年。多种多样。多才多艺。多快好省。2.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;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(跟“少”相对):这句话多了一个字。你的钱给多了,还你吧。3.过分的;不必要的:多心。多嘴。多疑。4.(用在数量词后)表示有零头:五十多岁。两丈多高。三年多。5.表示相差的程度大:他比我强多了。这样摆好看得多。6.姓。7.用在感叹句里,表示程度很高: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!。这问题多不简单哪!8.指某种程度:无论山有多高,路有多陡,他总是走在前面。有多大劲使多大劲。
历:1.经历;经过:来历。历程。历时半年。身历其境。2.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:历年。历代。历次。历届。3.遍;一个一个地:历访各校。历试诸方,均无成效。4.姓。5.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;历法:阳历。阴历。农历。6.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书、表等:日历。挂历。天文历。
年:1.时间的单位,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,平年365日,闰年366日,每4年有1个闰年:今年。去年。2.用于计算年数:三年五载。在广州住了两年。3.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产量。4.岁数:年纪。年龄。忘年交。益寿延年。5.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:童年。幼年。少年。青年。中年。老年。6.时期;时代:近年。明朝末年。7.一年中庄稼的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丰年。歉年。8.年节:新年。过年。给大家拜年。9.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糕。年货。年画。10.姓。
稔:1.庄稼成熟:丰稔。2.年;一年:不及三稔而衰。3.熟悉(多指对人):素稔。稔知。
嘿,各位看官!今天咱们来唠唠“多历年稝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,但它的内涵可太接地气了。说白了,这就是形容一件事儿经过多年积累才开花结果,就像老农种地得等上三季才能丰收。那问题来了:为啥要特意强调“多年”这个时间维度呢?咱往下看!
举个活生生的例子,老张开面馆的故事您听说过没?他二十年前支起两口铁锅,每天凌晨三点揉面团,街坊都说他轴:“这年头谁还搞手工拉面?”可他愣是咬牙坚持,如今成了本地网红打卡点。您瞧见没?多历年稝说的可不就是这种“慢火熬高汤”的智慧嘛!
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:现代社会讲究效率,这种老黄牛精神还适用吗?要我说啊,关键得看领域。像搞科研、传手艺这些事儿,还真就得靠时间沉淀。您瞅那故宫修文物的老师傅,哪个不是把三十年光阴磨进了青铜器里?所以说啊,有些成就就像陈年老酒,急不得。
不过咱也得把话说透,光靠年头堆砌可不够。隔壁王大爷养了十年仙人掌,结果还是没躲过养死的命,这说明啥?多历年稝必须得配上用心经营。就像种竹子,前三年看着没动静,其实地底下根茎早就窜出去几十米了。
要我说啊,现在年轻人容易犯的毛病就是“速成焦虑”。总想着三天学会编程,五个月当上网红,这不跟催熟剂打西瓜似的嘛!老祖宗早就提醒咱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”,有些功夫省不得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:在这个短视频刷不停的年代,能守住“多历年稝”的心态反而成了稀缺品。下次遇到瓶颈时不妨想想,说不定您正在挖的那口井,离泉眼就剩最后一铲子了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