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n jiǎ lì bīng
成语解释:加固盔甲,磨砺武器。指作好战斗准备。
成语出处: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坚甲厉兵以备难,而美荐绅之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作好战斗准备
繁体字形:堅甲厲兵
英文翻译:armed might
坚:1.硬;坚固:坚冰。坚城。坚不可破。坚如磐石。2.坚固的东西或阵地:攻坚。披坚执锐。无坚不摧。3.坚定;坚决:坚信。坚守阵地。4.姓。
甲:1.天干的第一位。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。2.第一;居第一位:甲级。桂林山水甲天下。3.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:甲壳。指甲。4.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。用金属、皮革等制成:盔甲。装甲车。5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若干户为一甲,若干甲为一保。
厉:1.严格:厉行节约。2.严肃;猛烈:正言厉色。雷厉风行。3.古又同“砺”。4.古又同“疠”。5.古又同“励”。6.古又同“癞(lài)”。
兵:1.战士;军队:当兵。兵种。2.军队中的最低等级:上等兵。3.武器:兵工厂。短兵相接。4.关于军事或战争的:兵书。纸上谈兵。
说到“坚甲厉兵”,你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士擦亮盔甲、磨快兵器的场景。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加固铠甲,磨利兵器”,但它的核心其实是“做好万全准备”。比如,一家科技公司提前研发新技术应对行业变化,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专业证书提升竞争力——这些行为都可以被称为“坚甲厉兵”。
有人问:这和普通准备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系统性”。就像建造房屋时,有人只买砖瓦,而有人会画设计图、打地基、选建材。战国时期,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改革军制、统一兵器规格,正是通过制度化的“坚甲厉兵”最终实现统一,这种有体系的准备往往能产生质变。
现代职场中有个有趣现象:两位同期入职的同事,A每天准点下班,B坚持每天学习行业报告。三年后公司结构调整时,B顺利转岗到新兴部门,这个对比生动诠释了“厉兵”的价值。主动储备知识就像打磨兵器,可能在某个转折点就派上用场。
我观察到,很多人对“准备”存在认知偏差。有人认为备战状态太消耗精力,其实真正的“坚甲厉兵”应该像健身习惯一样融入日常。日本企业推行的“改善文化”就是范例,车间工人每天微调操作流程,这种持续优化比突击式准备更有效。
当新技术加速迭代时,“坚甲”的定义也在变化。十年前程序员掌握Java就能立足,现在需要了解云计算、AI等多个领域。这就像古代皮甲进化到锁子甲的过程,防御方式必须随攻击手段升级而改变。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,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“精神铠甲”。
最后想说的是,真正的准备不是为了制造焦虑,而是为了获得选择权。就像农民春耕时修整农具、筛选种子,这份从容来自对规律的认知。当我们用“坚甲厉兵”的思维经营人生时,本质上是在搭建应对不确定性的缓冲带,让自己始终保有前进的主动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