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ì lǎo tiān hūn
成语解释:形容变化剧烈。
成语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忆女》:“地老天昏,没处把老娘安顿,思量起举目无亲,招魂有尽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多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地老天昬
英文翻译:The world is dim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老:1.年岁大(跟“少、幼”相对):老人。老大爷。他六十多岁了,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。2.老年人(多用作尊称):徐老。敬老院。扶老携幼。3.婉辞,指人死(多指老人,必带“了”):隔壁前天老了人了。4.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;老练:老手。老于世故。5.很久以前就存在的(跟“新”相对,下6.同):老厂。老朋友。老根据地。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。7.陈旧:老脑筋。老机器。这所房子太老了。8.原来的:老脾气。老地方。9.(蔬菜)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(跟“嫩”相对,下10.同):油菜太老了。11.(食物)火候大:鸡蛋煮老了。青菜不要炒得太老。12.姓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昏:1.天刚黑的时候;黄昏:晨昏。2.黑暗;模糊:昏暗。昏黄。昏花。天昏地暗。3.头脑迷糊;神志不清:昏庸。昏头昏脑。4.又同“婚”。
大伙儿有没有听过“地老天昏”这个词?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到时还以为是形容谁熬夜打游戏打到天亮的场景(笑)。不过你猜怎么着?这成语其实和自然灾害或重大变故有关,比如地震、战争后那种山河变色的画面。举个栗子:“洪水退去后,村子里一片地老天昏,连老槐树都被连根拔起。”你看,这画面感唰一下就出来了对吧?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这成语和‘天荒地老’有啥区别?”哎呦,您可问到点子上了!虽然都有“天”“地”俩字儿,但“天荒地老”重点在时间久远,比如“他俩的爱情等到天荒地老也不变”;而“地老天昏”更强调环境巨变后的惨淡景象,比如“火山喷发后的岛屿,地老天昏如同末日”。说白了,一个讲时间,一个讲空间状态。
最近看新闻时我突然琢磨:现代社会还有没有“地老天昏”的场景?你别说还真有!去年台风过境时,沿海公路被掀得七零八落,路灯杆子横七竖八倒着,那场面活脱脱就是现代版的地老天昏。不过换个角度看,人类在灾后重建时展现的韧性,又给这个词添了层“破而后立”的新意。
依我看啊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两类写作里:一是历史题材中描绘战争创伤,二是环保主题里表现生态破坏。但要注意别滥用,好比做菜放盐——适量提鲜,多了齁嗓子。下次写作文想渲染环境巨变时,不妨试试这成语,保管比直说“一片狼藉”更有味道!
最后给个小贴士:记成语别光背解释,多想想画面和场景。就像“地老天昏”这词,你眼前要是能浮现断壁残垣、飞沙走石的景象,用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。说到底,语言这玩意儿,用得活才算真学会了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